
MIT,另一支奧運代表隊
文/吳琬瑜
八月五日,巴西里約奧運賽開幕,你不能不知道,台灣製造(MIT)在這一次奧運的傑出表現。
二○一六年里約奧運足球賽專用球,是由位於新北市新店的龍偉實業所製。它的特色是,過去足球遇雨會吸水,愈踢愈重,而且用人工縫製不夠圓,影響球的飛行;經龍偉實業創新研發,以機器人黏貼的方式,製造出的足球又緊又圓,改善前兩項缺點,成了最夯的足球。
除了足球,台灣企業一共有十項堪稱世界第一的運動產品,分布在紡織、製鞋、自行車、運動產品四大產業,產值近五千億元。
為挖掘這些隱身奧運背後的隱形冠軍,副總主筆呂國禎與記者鄧凱元、《天下》影視中心,幾個月來勤跑台北南港、新北土城、新店、台中太平、彰化大村,深入每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但這一次的採訪很不同,除了參訪企業,他們還跟著台灣奧運代表隊又跑又跳,捕捉鏡頭、等待採訪,了解選手們對於這些運動產品的使用經驗,也了解這些奧運選手的競技人生。
里約奧運開幕之後,不知有多少選手能夠奪金、搶銀、爭銅,但他們日日夜夜努力了四年,就為了在競技場上與世界最頂尖的對手一爭高下,證明自己。
同時間,奧運場上另一支代表隊:台灣製造,藉著打入最高殿堂的奧運,贏得最挑剔的使用者信任,淬煉自己,提升台灣製造的技術能力。這樣的精神與毅力,正是台灣現在最需要的運動家精神。
封閉 VS. 開放
這一期的國際大事是美國總統大選。Leaders Talk 特別挑選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的演講,以及側寫人物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
七月下旬,美國兩大黨陸續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正式推舉候選人。這兩場大會,有如兩場主題完全相反的派對,共和黨訴求「恐懼」,宣稱美國面臨內憂外患,陷入空前危機;民主黨則營造「希望」,誓言帶領美國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經濟學人》分析,從美國到歐洲,新的政治分裂正在蔓延,立場不是分左派或右派,而是選擇保守或開放。隨著恐怖攻擊事件在歐洲發生,不安全感上升,讓選擇封閉、訴求恐懼的政治人物獲得勝選。英國脫歐更是封閉勢力勝利的指標性事件。
本期《天下雜誌》為大家選擇的文章,既有台灣之光的激勵故事,也有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希望能幫助讀者審時度勢,積極正向地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 本文摘錄自《天下雜誌 第603期 2016/08/03》〈編者的話〉,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