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是母系社會?這誤會可大囉
文/張正
對越南一個積非成是的迷思
越南和中國的糾紛一向沒斷過。雖然兩者皆緊鄰台灣,且兩者爭奪的海域名義上也屬於中華民國,不過我們向來不太關心。直到二○一四年五月十三日,因中越糾紛而暴衝失控的越南民眾,攻擊台商工廠。
血腥味吸引了台灣媒體的注意。無奈越南與中國的糾紛何其複雜,台灣在其中的角色何其尷尬,而在越南政府屋簷下的台商,卻又對此事欲言又止。於是,媒體除了反覆播出五一三當天的手機錄影之外,只好談一些奇風異俗,例如拿出「越南是母系社會」的老梗來說嘴。
但,這則報導中用「越南是母系社會」的理由,來解釋越南女人在此次排華暴動中的強勢演出,卻是大錯特錯。越南的五十四個民族裡,有沒有哪一族是母系社會,我不確定。不過越南的主流社會,鐵定不是母系社會。
誰說越南是母系社會?
可以用兩個步驟來回答「越南是不是母系社會?」這個提問:
第一步,先確定什麼是「母系社會」。維基百科對「母系社會/制度」的定義是:按母系(女系)計算世系血統和繼承財產。母系社會,絕對不是指看到很多女人拋頭露面在外頭工作。
第二步,看看越南的小孩跟誰姓。占越南社會八成六的京族(Người Kinh),家中的子女是跟著父親姓,財產多半由兒子繼承,男尊女卑,重視禮數,與傳統華人社會極為相似,三從四德是綁在女性身上的枷鎖。
所以,只要懂得什麼是母系社會,再對越南社會有些粗淺的了解,就不會再鬧笑話了。
另一個對越南的誤解,則是認為越南長年戰亂,男性死傷過多,所以過剩的女性要嫁到海外。事實上,越戰結束將近四十年,越南人口在二○一三年已達九千萬,其中男性占五○.二%,女性占四九.八%,男女比例早已恢復平衡。
越南現在需要擔心的,反而是民間「重男輕女」的傳統,加上胎兒性別鑑定等醫療科技的為虎作倀,使得男嬰數量異常地高過女嬰。一個社會正常的人口比約為一○五(意即同一段時間內,出生了一○五名男嬰、一○○名女嬰),但是越南二○一二年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卻是一一二,失衡嚴重。估計到二○五○年,越南男性將比女性多出二三○萬至四三○萬人。而這個重男輕女的真實現象,也間接證實了越南絕非「母系社會」。
越南男人不工作?天大的誤會
不論台灣人是以羨慕或貶抑的心態將越南描述為母系社會,總之,這個認知是錯的。據說還有些教科書也這樣寫。
但是,如果越南不是母系社會,為何有那麼多的台灣人如此言之鑿鑿呢?我只能猜測原因可能是,許多台灣男性在越南經商旅遊時,看到越南女人在街邊叫賣、在工廠工作,而越南男人卻閒閒沒事喝咖啡,於是基於正義感,加上望文生義,就把「母系社會」這個詞冠在越南頭上了。
其實越南男人不是不工作,而是在傳統價值下,男人必須做「重要」的工作,例如汽車駕駛。幾乎所有替台商開車的司機都是越南男人,只因為同性相斥,讓多為男性的台商忽略了也在「工作」的越南男人罷了。
已經記不得反駁多少次「越南是母系社會」這個天大的誤會了。反駁多了,我開始質疑自己:幹嘛不厭其煩地駁斥這個說法呢?
我又不是人類學家,再說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各有利弊,就算是母系社會,也沒什麼不好。我其實還認為,內斂的母系社會比外擴的父系社會要好得多呢。
只不過,我的確一聽到有人胡扯就忍不住反駁。想來想去,我在乎的很可能是:怎麼這麼多台灣人望文生義、不求甚解,甚至以訛傳訛,而且還堅信不移呢?
當身邊真的有這麼多這種人時,那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