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秋遠:我的墓誌銘只想寫「這是一個好人」

文/林若寧

晚上 8 點半,他依然西裝筆挺。推開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的大門,立刻聽見他的聲音自裡間傳來:「我的意思是,今天這件事情……。」講完電話,他探頭問攝影記者準備好了沒有,下一秒鐘,又帶著歉意匆匆地往辦公室走,說:「我再講一通電話。」

他是真的忙。總是事務所最後一個負責熄燈的人。回家 11 點了,Facebook 發文往往已是半夜,隔天 7、8 點起床趕著出庭。當律師後,8 年如一日。雖然如此,他的 Facebook 還是天天更新,從不間斷,有問必答到幾近執著的地步。他處理離婚出名,有媒體形容他是「披著律師袍的心理醫生」,Facebook 訊息匣時刻塞滿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離婚、分手、家暴、性侵……,每小時收到 6∼8 則新訊息,算算一天就有上百場悲喜劇在他的世界輪番上演。

這是呂秋遠。每天汲汲於回應各種陌生人的提問,連搭高鐵都在埋頭用手機打字。問他理由,他淡淡地說:「明明看到卻裝作沒有,我做不到。」他內心有極其柔軟的感性面,梳理紛亂如麻的人性糾葛,總帶著溫柔的原諒,網友因此暱稱他「呂大嬸」、「呂麗絲」。天秤座的正義感,驅使呂秋遠在 2014 年自掏腰包,幫撞上大學生、家境清寒的貨車司機償還 20 萬元的頭期款。

去年 11 月,有個罹患憂鬱症的大學生找上他,因不堪霸凌,憤而恐嚇對方遭到起訴,絕望到想尋死。他二話不說,用免費委任,交換對方一條命。他的多年好友、星座專家唐立淇半開玩笑地說他「幾乎無役不與」。但少有人知的是,在最善感的少年時期,呂秋遠自己也曾因被排擠、受霸凌而自卑自棄。那時,他還沒有成為善於解題的「呂律師」,沒有人告訴他,該寫訊息給誰,才能得到解答。

被排擠的年少歲月,拼命證明自己

呂秋遠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有哥哥、姊姊,在基隆和平島漁村長大。父親對他期望甚深,硬是提早一年將 6 歲的呂秋遠送進小學,要兒子「成功趁早」。

在呂秋遠心中,父親像個嚴肅的將軍,每件事都要指揮若定,追求大局在握,對兒子的未來也不例外。「他渴望孩子替自己完成夢想,這其實是不對的,只是我小時候無力反抗。」

國中時,呂秋遠以吊車尾的成績考進資優班,激烈競爭中,他在班上排名中下,又不忍讓父親失望,成績單發下來後,他就縮在桌邊,小心翼翼地用美工刀割下第 5 名的格子,和自己的名次互調,重新影印再製,為爸爸量身打造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慘淡歲月在謊言中反覆複製,他的自信逐漸萎縮成一張薄薄的紙。老師發現後,狠狠揍了他一頓,先是罰跪、打耳光,後來連座位都被調到最前排嚴加看管,甚至威脅把他掃地出門。同儕的忽視與冷眼隨之而來,呂秋遠從同學眼中看見自己的倒影:一個「品行不好、成績不好、家境不好、體能不好」的孩子,瘟神般無人聞問,不值得愛。

考上建國中學後,他燙了時下最時髦的捲髮,穿起銀色亮面背心、訂做的灰白色打摺長褲,下課後就打辯論、打撞球,徹徹底底改頭換面。呂秋遠描述自己的叛逆期,是「你說我不行,我偏要做給你看」。

只是,行為上標新立異,並沒能掩蓋內心的傷口。出生以來鮮少被父親稱讚的他,考研究所時報考 5 間碩士班,上榜率 100%,父親只丟下一句:「一定是沒人念,你才考上。」

不到 30 歲,呂秋遠就拿下博士學位。他感慨地說:「我拼了命要證明自己,那種叛逆其實非常辛苦。」直到長大成人,灰暗的少年時光,仍不時伴隨著被羞辱與漠視的感受,在夢中重現。

當時,呂秋遠並沒意識到死命追趕的人生背後,除了爸爸深重的期許,還有對哥哥的虧欠。他神情黯然地回憶:「我爸對我們兄弟倆的態度很不一樣。我被父親注視,哥哥卻因為不擅長念書,被他完全放棄。」

哥哥後來決定當職業軍人,更使父親失望,將所有期待全給了最小的兒子。他一面在父親的壓力中覺得窒息,一邊又因父親看待哥哥的眼光而備受煎熬。「我爸這樣,我……不開心很久很久,」他艱難地說:「得不到父親的肯定,我哥其實很憂鬱。」

26 歲時,呂秋遠剛要進博士班,一邊在立法院立法委員辦公室任職,一邊在補習班兼課,月入 5、6 萬元,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我終於感覺比較安全,不再懼怕父親對我的指使、挑戰、控制。」

伸出手,擁抱曾窒息的父子關係

「長大了」的呂秋遠,開始有了修補父子關係的念頭,他的第一課,是學著擁抱父親。

兩個男人第一次擁抱,爸爸嚇得立刻將他推開。但 13 年過去,他沒有被爸爸的反應打敗,至今仍然會坐在沙發扶手上,攬過父親親吻。「一個 40 幾歲的中年男子,自己都可以當爸了,還在親自己的爸爸,很多人一定覺得難以想像。但無所謂啊,我知道我爸心裡其實很高興,」呂秋遠比手畫腳的示範如何親吻父親,「我很清楚,他不可能改變,但至少要嘗試讓他明白,這世界上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種。」

2013 年,呂秋遠的個人 Facebook 上出現一則訊息:「真的是佛心來著,請問呂律師是否也可以開導我一下。」這個留言的網友,是呂秋遠的哥哥,語氣卻像個陌生人。埋藏在上百則留言中,它的無助太簡短,一不小心就錯失。同年 5 月,哥哥在工作中猝逝,未能傳遞出的「開導」,一下成了深刻的遺憾。

「可能 5 年前、7 年前,我已經有能力抗衡爸爸,告訴他別再這樣對待哥哥,但我沒有。我好忙,以為還有時間,其實只有太多太多的來不及說……,」呂秋遠望著遠方的某個定點說:「後來我常在想,幸福就是今天一早出門,晚上可以安安穩穩地睡在床上。可以陪伴家人,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可以平平安安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看到身邊的人一切無恙。」

一點成長、一點遺憾、一點再也不想錯過的急切,慢慢形塑出閃耀在呂秋遠身上的熱血 DNA。

「過去每一年,我都有徬徨無助的時候,我多希望有一個人告訴我該怎麼做,」他說。反過來,呂秋遠如今開始擔任許多人心靈上的「照顧者」,Facebook 上將近 43 萬人追蹤,每天細讀他對種種疑難的建議。

被討厭很正常,一切只是剛好而已

為了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呂秋遠學會不再因他人評價所困,只專注於應該邁開的步伐。甚至,因為年齡和閱歷,他還多了幾分包容和幽默感。

比如看見不認識的律師同業發文怒罵:「我的書推薦人居然是呂秋遠!X!」他知道後,自己在底下回覆:「好啦,我幫你去跟出版社講一講,看能不能抽掉。」呂秋遠坦白地說:「我當然會覺得不舒服,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立刻封鎖,可惡,我也討厭你!但現在,我慢慢認清現實,算了啦!有人討厭我是正常的啊,一定是我做了什麼惹人厭的事情嘛。就算沒有,人家難道沒有討厭你的自由嗎?可以啊。」

「人不論怎麼完美,一定會有討厭你的人。有人不喜歡你,只是剛好而已,」他淡淡地地做下結論。2016 年 5 月,他以傑出校友的身分獲邀回到國中母校演講。站在台上,回望憂鬱的 15 歲,當時的脆弱,讓他深刻體會弱勢者的孤獨與無助。看著台下的學弟妹,他說,要相信這世界帶來最好的禮物,就是永不放棄:「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答案。」

人生試題卷,沒有寫完的一日。面對這場天才也無法作弊的考試,「我只能講,假設今年 70 分,我去年就是 69 分。考得比去年好一點。」他十指交叉,頓了一頓又說:「滿分是幾分,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自己會一年比一年更好。」

走過慘綠從前,回首 40 歲的人生上半場,呂秋遠眼中有種溫暖的光芒:「當我明白所有問題都只能靠自己尋求解方,慢慢就培養出照顧別人的能力。」過往帶給他的,不是渾身的刺,反而是讓人容易靠近的溫度,領著呂秋遠朝心中理想的自己奔去:「我的墓誌銘不要頭銜,只想刻一句:『這是一個好人』。」

「呂十點」的 10 首快樂頌

Facebook 發文常列出 10 點、留言必附一首歌,被粉絲暱稱為「呂十點」的呂秋遠,推薦 10 首具幸福感的歌曲,也理性提醒,聽歌不是獲得幸福的捷徑,真正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在手中。

  1. 張宇〈給你們〉:愛是處處時時想著念的都是「我們」。
  2. 陶喆&蔡依林〈今天你要嫁給我〉:記得昨天你來不及,明天就會可惜。
  3. 田馥甄〈小幸運〉:問問自己,是誰風裡、雨裡,一直默默守護在原地。
  4. 庾澄慶〈情非得已〉:握你的雙手感覺你的溫柔,聽著歌,感覺透不過氣的心動。
  5. 范瑋琪&張韶涵〈如果的事〉:從如果的事,開始相信這般戀愛心情。
  6. 李宗盛〈山丘〉:輕輕地唱著,淡淡地記著。就算終於忘了,也值了。
  7. 成龍&蘇慧倫〈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真心真意對自己,在每一天。
  8. 梁靜茹〈暖暖〉:愛一個人,是希望他更好。
  9. 劉若英〈收穫〉:一起往明天慢慢走,種下愛看長出什麼夢。
  10. 五月天〈勇敢〉:為了彼個將來,要自己,勇敢再勇敢。

※ 本文摘錄自《Cheers快樂工作人 02月號/2017 第197期》,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