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生們只要坐著,就能比女生消耗更多熱量?
文/席薇亞.塔拉
瑪莎.格雷是名化學家,她在二十八歲那年認識了在同實驗室工作的湯姆。他們共事六個月後,彼此覺得非常契合,決定互許終身。之後,他們開始同居,為結婚做準備。
湯姆無時無刻都在吃。他年屆三十,一百八十三公分,身材修長。每天早餐都吃兩大碗麥片,到了十點再吃點心,中午和同事一起用餐通常會點個超大尺寸的三明治,下午三點喝杯咖啡,晚餐吃一大盤義大利麵或馬鈴薯燉肉。到了睡前,甚至還會再嗑一大碗冰淇淋。他偶爾慢跑,並未持之以恆。看到湯姆不運動又愛吃居然還不會胖,瑪莎覺得非常不合理。
過了數個月快樂的家庭生活,瑪莎開始穿不下牛仔褲,因為她胖了六公斤。忿忿不平的想法在她心中蔓延:「我只是多吃了冰淇淋……他的食量是我的三倍還不用控制體重,而且從高中以來就這麼瘦……真不公平。」
女人的脂肪為何比男人多?
女人的脂肪確實比男人多。生命是不公平的,脂肪也是如此。
男女之間的差別從出生時就可窺知一二。數名西班牙沙拉戈薩大學的學者蒐集四千五百多名新生兒的脂肪資料,比較他們的皮下脂肪、身長與體重等數值,發現各種情況下,女孩的皮下脂肪層均比男孩來得厚。無論嬰兒的身長、出生天數或體重是多少,脂肪量主要都取決於性別。
從十歲起,脂肪量的差距會逐漸拉大。隨著青春期到來,女生的皮下脂肪會大幅增長。到了十七歲,兩者體內的脂肪差異更達到百分之四十四至九十三不等。青春期中,女生每年增加約一公斤的脂肪量,而男生儘管由於擁有較多的肌肉與骨骼而平均體重較重,脂肪逐年成長的數值卻只有○.二公斤,僅女生的五分之一。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主導的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研究曾調查近一萬六千名受試者,指出女性不分種族(包含高加索人、墨西哥裔美國人或非裔美國人),儲存脂肪的效率均比男性高,但男性整體攝取的熱量卻高出女性百分之五十一。
合理的解釋可能是,男性平均非脂肪組成比女性多了百分之三十三,較多的肌肉與骨骼量促使他們需要較多熱量。因此,男性可以吃得比較多卻不會變胖。
為什麼女人註定會有比較多的脂肪?原因同樣是荷爾蒙與生物作用的不同。擁有較多脂肪明顯在生物演化上具有優勢。身上有脂肪代表生活無虞且擁有充足養分可進入青春期與進行生育。
一旦月經展開,女性的體脂肪量會在每次生理週期之間產生波動,雌激素會略微下降而黃體素升高,造成食慾與脂肪量的變化。月經週期後半段,雌激素分泌量會下降,導致女性特別渴望高油脂與醣類食物。除了食慾大增之外,同時間黃體素的增加會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並將其儲存於脂肪組織內,因而累積脂肪。據信這種作用會向人體發出血液缺乏油脂的訊號,進而引起對油膩食物的慾望。從渴望食物到後來形成脂肪,長期下來讓人要減肥也難。
女人懷孕時,身體仍會持續累積脂肪。即使攝取的熱量不變,體重依然會增加,有時甚至吃得較少還是一樣變胖。這段期間,孕婦即便吃得不多,全身脂肪量仍會增加約二至六公斤。由於懷孕消耗的總熱量會上升,因此這種現象與新陳代謝減緩無關,可以推斷部分因素應該與腸道細菌有關。
不過,無論孕婦累積了多少脂肪,有一部分都會轉變成母乳。其實,許多媽媽在生產後因為哺乳的關係得以迅速減重,而女體利用脂肪生成母乳的機制也凸顯了女性脂肪在人類生存上的必要性。
女性的脂肪比男性多的另一項原因是營養分配(nutrient partitioning),意即身體會將部分熱量轉變為脂肪,剩餘用來立即消耗或儲存為糖分(見第一章),而將熱量轉變為脂肪存量的效率則視個人體質而異。
麥可.詹森解釋:「過量飲食對女性與男性所引起的反應迥然不同。相較於男性,女性將血中脂肪酸分配至皮下脂肪的效率似乎比較高。」
男性也會將熱量儲存為脂肪,但分量比女性來得低。光就這項差異,女性每年就會比男性胖個好幾公斤。
然而,即使單就女性族群而言,儲存脂肪的效率也有所差異。譬如,無論 BMI 值為何,亞洲女性的體脂肪就比歐洲女性多;非裔美國女性的內臟脂肪量普遍比歐洲女性少,但皮下脂肪卻比較多。這也許正如學者們所發現的,同樣是飽食一頓高脂美味的大餐,歐洲女性基於體質緣故,會比非裔美國女性更容易燃燒脂肪。可見不只性別,種族也會影響身體脂肪的多寡。
節食與運動治標不治本
女性累積脂肪的能力比男性強,在需要能量時所消耗的脂肪也比較多。詹森在針對禁食一晚後血中自由脂肪酸含量的研究中,發現女性為了滿足身體所需能量而釋放的血中脂肪酸比男性多了百分之四十,但同時也能在起床後更快將脂肪酸存入脂肪組織內。因此,儘管女性會因應能量需求消耗更多脂肪,卻也比男性更容易將脂肪酸轉變成脂肪。
長時間運動過程中,女性消耗的脂肪比男性來得多,獲取脂肪的效率也比較高,而男性則會燃燒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研究指出,男性施打雌激素後,情況便完全相反。他們在運動中所燃燒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會變少,而消耗的脂肪量會增多。
這是值得高興的消息嗎?不見得。女人在鬥志高昂地奔向跑步機之前,應該要先知道自己的身體本質上就是容易蓄積脂肪。事實上,女性在運動後的進食量通常也比男性多。詹森說:「男性與女性的身體對於生理活動的反應不一。運動後,男性補充熱量的效率比較差,而女性一般吸收營養的能力會比較強。如果運動後有大量食物擺在眼前,女人吃得會比男人多。」他將這種現象稱為「本能」反應。
此種熱量過度補償當然與生理構造有關。麻州大學安默斯特分校的學者對一群體重超標且經常久坐的男女進行研究。他們讓受試者實行一項為期四天的運動計畫,之後檢測血糖變化,尤其是誘發食慾的飢餓素。結果發現,男性的飢餓素含量在運動後並沒有顯著變化,但女性的數值卻成長了三分之一。即使讓她們攝入更多熱量,運動後的飢餓素含量仍比運動前高了四分之一。
在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運動與肥胖關聯的喬瑟夫.唐納利(Joseph Donnelly)教授表示:「女性在運動中消耗越多熱量,就會吃得越多,男性則不會如此。根據我們的實驗,男女同樣燃燒四百卡熱量,食量並未產生變化。當消耗的熱量增加至六百卡時,女性的食量開始增多,男性則不變。顯示熱量消耗得越多,女性補充能量的效率越高。」唐納利的研究導出一項有違常理的結論:那些透過運動燃燒超過四百卡熱量的女性,不一定能得到與努力相符的回報,因為她們的食慾會因此變得更好。
關於運動效果,女性也面臨與男性不平等的狀況。歐沙利文指出:「很多研究都證實,女性在運動中燃燒的脂肪比男性多。既然如此,你也許會認為女性在運動後應該會比男性更容易減掉體脂肪,但事實正好相反。假設有一男一女一天運動一小時,這段期間女生將比男生燃燒更多脂肪,但在剩下的二十三個小時中,女生消耗的脂肪卻會比男生來得少。」詹森也認為男性的肌肉燃燒熱量的能力比女性強:「體重正常的女性平均具有百分之三十的體脂肪,而相同身高、體重與年齡的男性體脂肪可能只有百分之十五,表示他們只要坐著不動就能比女性消耗更多熱量。」
因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食慾大開,儲存脂肪的效率也更高。歐沙利文說道:「你不能只考慮那一小時的運動。」女性擁有較多體脂肪,也確實會消耗這些脂肪,不過,「一旦結束運動,她們的身體就會啟動更高的效率來儲存脂肪。換句話說,女人們天生就傾向在運動後吃得比男人多,將食物轉變為脂肪的效率也比較高。」總而言之,女性可藉由運動減少的脂肪量可能不如預期。
這項理論真令人抓狂,可不是嗎?
女性也無須為此垂頭喪氣,儲存脂肪的高效率還是有好處的。詹森解釋:「女性的營養分配機制有助於維持低血脂,所以她們罹患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比男性低。這對健康有益。同時,男性也應了解,雖然他們年輕時也許身材精瘦,但隨著年紀增長,身材走樣的可能性會比身為異性的另一半高出許多。即使老婆變胖的公斤數和自己一樣多,但由於她們的脂肪屬性較好,所以外表可能看起來會比較瘦。」
性別與脂肪分布
性別不只影響人體擁有的脂肪量,也左右脂肪的分布。睪丸素與雌激素在血液中循環,受脂肪組織所支配。當荷爾蒙隨著年齡、懷孕、運動或其他生活因素而改變時,脂肪會因應些變化而調整與分布至不同部位。
雌激素會導致脂肪容易堆積在大腿與臀部,造成許多人都躲不開的西洋梨身材。至於男性則因為睪丸素傾向將脂肪累積在腹部,而形成典型的中廣身材。基因也影響人體與荷爾蒙的作用,進而引發不同部位的脂肪。
性荷爾蒙對於脂肪的影響極其強大,以致男性注射雌激素後,即使攝取的熱量與之前不變,體脂肪仍會增加。進行變性手術的男性就是很好的例子。手術後,他們的大腿與臀部脂肪會增多,就跟女性一樣。相反地,欲變性的女性也須服用男性荷爾蒙以減少下半身的脂肪並增加腹部脂肪。即使荷爾蒙含量僅有一丁點變化,也會對脂肪造成重大影響。
不過,以下關於荷爾蒙的事實或許能讓女性略微感到安慰。男性的內臟脂肪比起女性下半身的皮下脂肪,對健康的危害比較大,因為胃壁下方的脂肪可能會包覆肝臟、消化道及其他器官,並且損害其功能,此外也容易引起發炎。而女性的皮下脂肪單純只會造成……肥胖。
女性年紀增長的同時,雌激素會下降。但如果你認為這樣可擺脫變胖的命運,那就錯了。女性在更年期間會比之前增加更多脂肪,連好發於男性的腹部脂肪也不例外。她們的腹部會逐漸凸出,且具有更多危險的內臟脂肪,原本的梨型身材會變成綜合西洋梨與蘋果的體型。這聽來也許難以置信,但事實顯然不假。
一項研究顯示,停經後婦女的腹部(內臟)脂肪比尚未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還多了近五成。實際上,女性儲存脂肪的身體機制在停經後效率更高,代表她們消耗的脂肪較少,卻存了較多的脂肪。其部分是因為脂肪組織會分泌雌激素,這也說明了為何身體會在停經後死抓著脂肪不放。至於男性,年歲漸長的同時,體內的脂肪也會如同女性一般改變分布的位置,多餘的脂肪不只會堆積在腹部,也會出現在下背與脖頸處。
上了年紀的男性容易有肥厚的下巴與脖子,多少也還了註定飽受脂肪糾纏的女性一點公道。
相信你看到這裡,也許不會再對女人比男人更難減重的事實感到意外。女性吃得比男性少,局部脂肪卻增加得比較多。為了減去相同的體重,她們必須比男性少攝取更多的熱量。那些與體重纏鬥多年、不斷忍受周遭男性放縱大吃的女性,應該早已習慣了這種生活。
男人這樣想,女人那樣想
上天讓女人擁有比男人還多的脂肪,但這是否代表她們必然會過重呢?當然不是。
除了男女的生理差異之外,心理傾向也有影響。許多減重的人提及他們觀察到男人與女人態度的不同。雪莉說:「男性客戶為了達到減重成果,使用的手段會比女性客戶激烈許多。他們通常會和朋友打賭,或把減重當作與自己的比賽。他們會來找我健身,大多是因為想要有更出色的運動表現,或是為了與別人較勁。比起男人,女人每天面臨的挑戰可多了。我有很多女性客戶是家庭主婦,什麼事都把家人擺第一。她們整天與食物為伍,煮孩子愛吃的菜,陪他們一起吃飯,買的也是家人想吃的東西。我認為女人應該要為自己保留一點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雪莉還注意到男人與女人另一個分歧點:女人容易跟自己過不去。「如果女人不小心在一個環節上出了錯,其他事也會跟著不對勁。只要發生一個錯誤,她們似乎比男人更容易放棄,然後乾脆打消瘦身的念頭。相比之下,男性客戶就比較大而化之。他們可能前一晚喝了啤酒也不會覺得罪惡,還是能回過頭來繼續健身。」不過雪莉也指出,建議與鼓勵可幫助女性客戶持之以恆。
話雖如此,女人們真的應該偶爾放鬆一下喘口氣。詹森說:「經常有女性患者對我說:『我和先生同樣都在節食,他減了九公斤,我卻只瘦了他的一半。怎麼會這樣?』」對此,他會鼓勵病患轉而設定較為實際的目標。「女性比男性擁有更多優質脂肪,有助於將血液中的脂肪通通清除乾淨。如果你的體重不算過胖,BMI 值也沒有超出標準多少,其實不必為了他人觀感而堅持瘦到特定數值。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