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遠見雜誌

夾縫求生!1000個台師變陸師

文╱李建興

日前大陸宣布惠台31項措施,向台灣頂尖人才頻拋媚眼。其中,針對台灣教授再祭出誘因,準備大陣仗挖角。

台灣高教人才潰堤式流失,早在惠台政策前就止不住了。坊間流傳,赴陸教書的教授與博士已突破千人,甚至,近來還有不少博士私下流傳大陸高教聯合面試台灣教師的訊息。

為了探究台灣博士西進的真實樣貌,《遠見》團隊親赴大陸,實地見證福建、湖北高教現場。直擊發現,如今台灣博士在對岸可謂遍地開花,勢不可擋。此外,大陸去年放寬台生學測達均標,就可申請當地大學,也引發家長與學子熱烈諮詢。

從高教人才到青年學子,台灣人才大舉出走中,政府不能再輕忽了!

過去這一年來,應該是台灣高教界史上最暗黑的歲月!

當少子化造成生源減少、招生嚴重不足,各大學莫不忙著預防「被退場」時,去年10月,一記來自大陸的報導,冷不防地再讓台灣高教吃上重重地一拳。

報導指出,福建省教育廳公布2020年前,將一舉引進1000名台灣優秀教師,到省內大學任全職教師,以因應自貿試驗區和產業發展所需。

雖然,大陸高教來台攬才時有所聞,但如此大陣仗豪奪式地挖角,還是頭一遭。

消息一出,整個台灣學術圈猶如投下了一只火力十足的深水炸彈。

惠台31項政策 高教人才為第一槍

緊接著,今年2月28日,大陸國台辦藉由例行記者會宣布「31條惠台措施」,針對台灣教授再祭出誘因,包括承認教師在台灣的研究成果、台灣教師可以申請大陸的科研計劃、千人計劃等。

針對惠台31,行政院各部會研究兩個多星期後在3月16日召開記者會回應,定調將「惠台」改為「對台」,記者會中教育部長潘文忠說了重話:「我們鼓勵台灣學者到大陸做短期性的學術交流;但公私立大學專職教師到大陸任職,包括兼職屬違法!」同時禁止台灣教師們到對岸申請國家科研計畫。

自從惠台31條發布後,不少台灣教師們瞬間像兩岸夾心餅乾似的,處在兩岸政治攻防的最前線。

禁陸令失效?赴陸教書成風潮

雖然政府也端出誘因,將加強留才、攬才計劃,但高教人才潰堤式地流失,其實早在惠台政策前,就已經止不住了。

一位深怕曝光會引來政治困擾、只好化名接受本刊採訪的台灣博士謝偉訓(化名),目前任職於華南地區一所大學,他分享,儘管目前風聲鶴唳,許多台灣博士卻正瘋傳著一則「英才匯聚、滬上築夢」的活動訊息。

這是由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上海海外聯誼會滬台交流委員會合辦的活動,將於4月20~22日連續三天,集結上海及江浙20多所大陸高校(大學)人事處領導和台灣博士面對面招聘,並將安排台灣博士教授們參觀當地多所大學。

其實,同樣的活動,在去年5月就已經辦過,當時共有15所學校參與,今年規模再增為20所。

據了解,去年首屆媒合會,就吸引117位來自海內外的台灣博士報名,甚至還有遠從德國、荷蘭等地飛來上海面試的。謝偉訓透露:「今年的場面勢必更加升溫,連我也投放了『上海交大』的求職信!」

令人納悶的是,謝偉訓已在大陸任教,為何還要投履歷?原來他任教學校雖算頂尖大學,「但上海交大排名更前面,我希望未來發展更好!」

「我也曾想回來台灣教,但台灣不承認大陸的任教經歷,讓我處處碰壁!」一語道出兩岸高教人才,對岸開放、台灣保守的殘酷現實;謝偉訓甚而表示:「雪上加霜的是,現下,不只台灣大學老師想逃,連學生也爭先恐後地西進中!」

他私下秀了一份大陸一所知名大學今年錄取台灣高三生申請入學的名單,含括了北一女、中一中、台中女中、高雄女中、武陵高中等39位台灣名校學生。據了解,該校錄取的台生,2016年24人、2017年17人,而今年則大增至39人。

風聲鶴唳 台灣教師噤若寒蟬

值此台灣高教人才庫面臨對岸大肆挖角的敏感時刻,兩岸政府惠台、對台互相較勁,台灣學術圈氛圍已經變得十足詭譎,處處彌漫著「草木皆兵」氣息。

一開始,《遠見》透過一位已接到大陸高校邀約,提供了來回機票、住宿費用,希望她前往面試的博士學位受訪者,陸續接觸到許多已被陸方挖角的台灣博士們,他們散布大陸各省市,從山東到福建、從浙江到四川,孰料,一開始約訪就感受到台師們的焦慮不安。

一名已在大陸名校任教的台灣老師,對於採訪邀請信中提到「中國」「台灣」字眼,十分敏感:「你的用辭會讓我們很難做人,在大陸,提起兩岸,用『中國』和『台灣』會讓人聯想到一邊一國,踩到地雷。」

還有另一位老師,似乎曾有過不愉快的受訪經驗,對於有媒體要報導台灣教師到大陸發展,就像驚弓之鳥般地說,「我們來大陸教書,都被安上『叛國』的罵名!」「我不懂,為何到美國教書叫『台灣之光』?去大陸就叫『叛國』?」他忿忿不平被貼標籤。

更令人錯愕的是,他還到他的300多位大陸台師微信群組中發言,提醒其他老師,切勿跳進媒體設下的陷阱等。

陸方高薪、福利優 集體招募已成常態

讓台灣老師抵擋不住西進浪潮的主因,正是大陸高校?綽積極的攬才態度。

潘正祥就指出,大陸正積極向全世界求才,有向海外各領域專家招手的「千人計劃」、有向大陸及台灣人才招手的「萬人計劃」,而各省市更有自己的人才政策,如福建就有「福建百人計劃」「閩江學者」,湖北則有「楚天學者」。一旦被認定為上述計劃人才,不但會受到大陸官方給予國家級禮遇,更猶如鍍了金,成為各界爭相挖角的搶手貨。

據透露,曾有一名被劃入「千人計劃」的台灣學者,被青島的大學以年薪140萬人民幣(約台幣700萬元)挖角,這還不包括安家費人民幣280萬,科研啟動費人民幣80萬,就連跟著他一起來的博士都雨露均霑,可以拿到人民幣40~60萬元。

雖然,新科博士或知名度較低學者,並不能拿到倍數薪水,但為了攬才,薪水以外的福利,仍十分誘人。除了基本福利,大陸高校為了提升排名,對於教師科研獎金,也給得毫不手軟。

先前,Guide2Research發布了全球計算機學領域科學家排名,潘正祥就位列大陸第15位,成為福工教授首次進入全國電腦領域頂尖科學家排名前20強的教師。

因此,潘正祥得到校方的高額獎金獎勵,雖然他未透露實際金額,但他指出:「在台灣,老師的研究拿到專利,被視為理所當然,沒有獎賞可言,但在大陸高校,卻會拿到人民幣2萬元的酬賞。」

上午面試 下午就知能否錄取

除了「利」誘,大陸高校聘人的積極度更與台灣有天壤之別。一位在廈門大學任職的台灣老師埋怨,在台灣,招聘教授得過關斬將,最後還得靠運氣,看看能否躲過不同「派系」的杯葛。但大陸大學徵才,往往上午面試、下午就得知能否錄取,「不像在台灣,應徵有被凌遲、霸凌的感覺。」

此外,為了補充人才庫,大陸高校對台辦理集體招募已成為常態。廣東中山大學南方學院以團體面試的模式,提供免費包機、食宿,將數十位台灣老師,包裹式地一起接到廣東面試。

其實不管是武漢湖北經院的36位台灣教師、還是福州福工的40位台灣教師,都只是台灣博士西進的一小縮影。

在大陸大學任教的台灣老師,在微信上都會設群組互動消息,其中就有一個群組高達300多人,這還不包括許多未入群組的台灣教師。

有人保守估計,大陸共2300多所高校,若台灣博士只在其中100所學校任職,以每所學校10人推算,至少有逾千名台灣老師已在大陸的大學深耕。

在可預見的未來,若台灣高教競爭力再無起色,台灣教授西進潮,還會持續擴大中。屆時,台灣的學生誰來教?

※ 4/20前,加入〈遠見暢讀〉再抽好禮!立即前往訂閱►►►

※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 04月號 / 2018年 第382期人》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