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繆思的聲音 國家文藝獎得主,李敏勇老師最新詩輯譯作節錄
繆思,是希臘神話主司藝術的女神
詩,是字裡行間的音符
觸及女性的靈魂,聽見繆思的聲音
詩人李敏勇,引介24國、32位女詩人的120首詩。
從日常生活、愛情、心靈的內在摸索,到自由、戰爭、社會的外在控訴與探討。
藉由優美動人的詩句,傳達出女性的情感與力量。
*本文首度公開李敏勇老師手寫圖框
~~~~~~~~~~~~
歌
一個女人第一個孩子出生後
從她的唇流露出來的歌
是世界最甜美的歌
它安撫了遠方狂暴之海的野生動物鬃鬚
它使星星熄滅
它使流浪者回望他們的旅程
它點亮甚至風也遺忘的
荒谷裡蘋果樹幹上的紅燈籠
喔,假使不是這樣
為何一個孩子要出生呢?
日本 新川和江/著,李敏勇/譯
作者介紹:
以日常生活抒寫自由和愛情
日本 新川和江(一九二九~)
日本茨城縣人,在就讀女校時,曾受到詩人西條八十的啟發。後來加入《地球》詩刊,也曾與吉原幸子創辦女性詩誌《LA MER》(海),並擔任過日本現代詩人會會長。
新川和江的詩以日常生活抒寫自由和愛情,語調溫馨,有《睡椅》《羅馬之秋及其他》《夢裡夢外》,隨筆集《草莓》等作品。
新川和江和台灣的詩人陳秀喜、陳千武、杜潘芳格等相識,經由亞洲詩人會議及《亞洲現代詩選》的因緣,造訪過台灣。
較陳秀喜、杜潘芳格年輕的這位日本女詩人,作品不折不扣是女性的。女性的視野、女性的意識—或許不是新女性所強調的—在堅毅中有些柔軟,在柔軟中有一些堅毅。
笛
在房間的角落裡陰影吹奏它小小的笛
因而我憶起水槽和海蕁麻
以及光曠海濱的異常亮光
夜的指環莊嚴地套上我的手指
而寂靜持續馳騁它的太古之旅
葡萄牙 蘇菲亞.梅洛.布萊尼爾/著,李敏勇/譯
作者介紹:
聽繆思教我們歌
葡萄牙 蘇菲亞.梅洛.布萊尼爾
(Sophia de Mello Breyner,一九一九~二○○四)
蘇菲亞.梅洛.布萊尼爾是葡萄牙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一九四○年代就出版詩篇,並獲得葡萄牙許多詩獎。
詩是她對世界的了解,與事物的親近,對真實是什麼的參與,也是聲音與意象的約定。
在首都里斯本生活,從大學時代到人生的終點都投影這個城市。詩與生活對於她,就像一體的兩面。她定義詩歌是藝術,無關科學和美學理論。
十多冊詩篇,廣泛地被翻譯成各種語文,她也有兒童讀物著作,也曾譯介但丁和莎士比亞作品為葡萄牙文。
出身富裕家庭的她,是天主教徒。在葡萄牙二戰後的軍事統治期間批評獨裁,並介入一九七四年的康乃馨革命,因而短暫地在社會黨陣營擔任國會議員及內閣部長。
她說「詩歌」是我對宇宙的理解,與事物相連的方式,對現實的參與,對聲音與圖像的接觸,所以詩描述的不是理想的生活,而是具體的生活。
手指探索
手指探索
臉的荒漠
預言家
眼淚的偵測器
在表面之下
他們挖掘他們的皺紋
他們的痲疹
他們的宮殿
熱情在那兒溶解
憤怒亦同
拱廊下
沒有閃爍的東西
碼頭
沒有交易
沒有港口
一艘
獨木舟
導航出海
法國 卡萊爾.瑪候/著,李敏勇/譯
作者介紹:
孤獨地傾聽黑暗在溶解
法國 卡萊爾.瑪候(Clare Malroux,一九三五~)
卡萊爾.瑪候是生於法國南方阿爾比(Albi)的詩人,這使她的詩具有南歐風情的光影。
她被拿來和美國傳奇女詩人愛蜜麗.狄瑾蓀(Emily Dickinson,一八三○~一八八六)相對照,一本《兩個詩人邂逅的形跡》相較了一位前行代美國詩人和一位後世代法國詩人的心靈側影。
已出版十多部詩集的卡萊爾.瑪候,經由美國詩人,翻譯家Marilyn Hacker的英譯,有英法譯對照本《悲歌》(Edge)《遠去的太陽》(A Long-Gone Sun)以及《鳥群與野牛》(Birds and Bison)在美出版。
使者
書寫以便一個行乞者
用它獲得金錢
並且讓死去的人
因它重生
波蘭 伊娃.麗普絲卡/著,李敏勇/譯
作者介紹:
我的孤獨是公共的
波蘭 伊娃.麗普絲卡(Ewa Lipska,一九四五~)
伊娃.麗普絲卡是詩人,也是小說家。
她是波蘭中生代代表性的女性詩人之一,受到上一代辛波思卡(W. Szymhorska, 一九二三~二○一二)的影響,也是後續世代詩人的引領人物之一。辛波思卡和較早的米洛舒(C. Milosz,一九一一~二○○四)分別於一九八○年和一九九六年,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一九八五年之前,麗普絲卡的詩只能以地下文學的方式出現。因為他是「六八世代」詩人群的核心成員,在二戰後發生於一九六八年的全球學生運動時,也是在波蘭的學生運動參與者,在當時東歐請共產體制國家被視為反政府的異議分子。東歐共產統治體制解體,自由化後,伊娃.麗普絲卡更因能夠分開出版而與更多的讀者交會,並被譯介成他國文字。
冬之樹 夜之樹 哀之樹
樹群的骨骸結構充滿精神狀態。
沒有頂端。
沒有根部。
一片樺樹狀的韻律。
一種論證。
相同的大地。
幽冥世界。
失眠狀態。
芬蘭 麗娜.卡達加芙歐麗/著,李敏勇/譯
作者介紹:
北方國度冷冽的心
芬蘭 麗娜.卡達加芙歐麗(Riina Katajavuori,一九六八~)
麗娜.卡達加芙歐麗,出生於赫爾辛基,她的詩就像聲音、觀照的抽象拼貼畫,也像言辭的行動。她的詩出現在街頭、電視、電台、課堂和書本,以她獨特的簡潔、反諷,往往讓人對其微妙的論點和主題感到不可思議。
她的詩集包括《竊賊之書》《誰說》等多冊,也有散文集、童書、小說。作品被譯為英語、德語,並在許多芬蘭詩人選集中出現。充滿女性力量和隱喻,她不直接描述社會,作品洋溢歡愉,冷冽而透明,映照北國的心境。
※ 本文摘自《繆思的聲音》, 立即前往試讀►►►
※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