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的墓地座落於高門墓園,墓前有朝聖者供奉的花束
文/李敏勇
全世界的工人,團結起來。
×××
哲學家只以不同的方式詮釋世界,
但重點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1818-1883)
馬克思(Kral Max)的墓地在英國倫敦的高門墓園。
我和妻子到倫敦時,特別去瞻仰。第一趟遍尋不著,經過幾年,第二次再去,才找到。墓園附近的英國人也未必知道那兒葬著這位引領共產黨革命的人物。
近現代世界是以歐洲的思想形塑的。自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以右左意識指導政治實踐,美國和蘇聯被視為歐洲之子的兩種典型。儘管蘇聯已經瓦解,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仍然存在──這曾經是許許多多文化人、藝術家憧憬的夢。
我曾寫過一首有關這位思想家的詩〈卡爾.馬克思〉,行句裡有我站在他墓碑前的沉思:
來自亞洲一個小小島嶼國家
一個詩人在你巨大頭像前
佇立良久
……
腐敗的不是你
發出臭味的不是你
是搖晃革命旗幟的野心家
紅旗仍然在世界揮舞
襯托著藍色和白色或其他色彩的形跡
政治理想和政治實踐畢竟不完全一樣。我站在馬克思巨大頭像的墓碑前,看著朝聖者供奉的玫瑰花束,想像歷史的軌跡,也想像思想拓印在世界的形跡。懷想一個時代的巨人,思索思想和實踐的距離。
他的墓誌銘刻著自己的兩句話語。一是〈共產黨宣言〉的結語;另一是〈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十一則的行句。
本文介紹:
《墓誌銘風景:生命的亮光,人間的印記》。本書作者/李敏勇;出版社/玉山社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 《告訴你一個馬克思的故事》
- 《共產黨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