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肚子越餓,高熱量食物看起來越好吃?

文/蔡宇哲、田詠瑄

當走在美食街或食品賣場時,要是肚子正餓的話,就會覺得所有高熱量食物都好想買來吃,但若是不餓時,就會覺得那些食物沒有吸引力。正嘗試節食減重的人,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飲食控制後,會覺得生活中看到許多食物都非常可口,於是乎想吃的欲望就越來越高,要壓抑住不吃也就變得更加困難,最後終於有一天忍不住就大吃了一頓。

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控制食欲那麼困難呢?原來這一切都與大腦和血糖濃度有關。由腦照影的研究顯示,當體內血糖濃度下降時,大腦中調節情緒和衝動的部位會減弱對高熱量食物欲望的克制力。

當人處於飢餓狀態下,大腦中掌控進食的區域──下視丘(hypothalamus)就會變得活躍,連帶其他像腦島(insula)、紋狀體(striatum)等都會變得較活躍,因此誘發了「吃」的欲望。而當進食後,大腦前額葉皮質(perfrontal cortex)就逐漸變得活躍,讓人慢慢恢復理性而不再會看到就想吃。

這樣的狀態變化是透過何種物質來調控的呢?耶魯大學研究團隊認為應該是透過體內的血糖濃度變化,於是他們以靜脈注射葡萄糖的方式來控制參與者的血糖濃度,並用功能性磁振造影來觀察當他們看到高熱量、低熱量和非食物圖片情境時,大腦各區域活躍程度及變化的情形。

結果就如上段所述:當血糖濃度低下時,下視丘、紋狀體……等這些腦區就會較為活躍,會對高熱量食物有特別大的反應;而血糖高時,前額葉就會較活躍,對食物就較沒有興趣。不過有趣的是,胖子在提高血糖後,大腦前額葉的活動卻沒有明顯增強,這也就是說,就算他們吃飽了,抑制食物欲望的能力也是較差的。

透過這個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理解為何利用節食來減重多半會失敗,主要是因為吃太少會使血糖過低,進而使得難以克制食物的誘惑,最後終於受不了大吃一番,以至於前功盡棄。因此減重時還是需要適度進食以維持血糖濃度,不然大腦可是會聲聲呼喚你快吃東西的。

如果你正在節食中卻被受邀到宴會場合時,與會前先吃點食物提高自己的血糖吧!這能幫助你不被宴會上的高熱量食物所誘惑,而吃下過量的食物。

參考文獻:

Page KA, Seo D, Belfort-DeAguiar R, Lacadie C, Dzuira J, Naik S, Amarnath S, Constable RT, Sherwin RS, Sinha R, “Circulating glucose levels modulate neural control of desire for high-calorie foods in humans “, J Clin Invest, 2011 Oct;121(10):4161-9. doi: 10.1172/JCI57873.

※ 本文摘自《不腦殘科學》,原篇名為〈高熱量食物,越餓時看起來越好吃?〉,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