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門得列夫的憂鬱 ——成怡夏談普利摩·李維的《週期表》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化學元素的類別有氣體、金屬、非金屬和土質。

它們各有特性和週期性。

猶太裔的李維出生成長於義大利杜林,取得化學博士學位,在二戰期間德國佔領時加入地下反抗游擊隊,遭到逮捕後被關進惡名昭彰的「地獄」——奧茲維茲集中營。

做為同批死囚八百多人中倖存者的二十多人之一,李維噩夢連連。

深受理性科學訓練的李維,因厚實的古典修養,有一枝反映內在洞見且詩意而幽默感的筆。

正因為如此內斂、透徹,讀近乎自傳的《週期表》更令人心痛難忍。

從惰性氣體氬、氫描述家族的閒適、散漫、特異、無厘頭,到接著寫初戀、愛情、在集中營的饑餓、戰後體內窒悶的憤怒、悲傷⋯⋯,又分別是哪些元素?

永恆的元素,暗喻每段刻骨銘心的交會,也呈現了李維歴經創傷、掙扎煎熬的心靈世界。

而當生命消逝,最終會留下什麼?

(我聯想到創建元素週期表、鬱鬱以終的門得列夫)

21個元素、21篇經典短篇,記下怎樣深深撼動人心的際遇?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