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台灣跟韓國關係不好的時候,我會盡量不要在公眾場合說韓文」

文/楊智強

台灣社會在近幾年來,不斷重複的「溫故知新課程」: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的龍頭,韓國只是龍尾。但沒想到這個小老弟居然在這幾年來將台灣遠遠甩在後頭,讓一直有優越心態的台灣人,感到不是滋味。再加上各種媒體炒作,還有一直以「韓國行、為什麼台灣不行」的意識形態來報導新聞,讓台灣對韓國的敵我意識越來越濃,也漸漸出現了新興的反韓風潮。

但眼光一直投向日本、中國的韓國人,對台灣反韓風潮有什麼看法呢?他們知道台灣這個島嶼上有反韓的風潮嗎?

韓國人在台開店遭歧視:「台灣人很友善,但其實真心不喜歡你。」

夏日午後,濃濃的咖啡香氣陣陣飄來,傑米俐落地搖晃著咖啡機上的手把,精準調整角度及份量。幾分鐘過後,一杯混合著榛果香味的咖啡擺在我面前,為這一次的訪談打開了話匣子。

「怎麼樣?還不錯吧?這是我在紐西蘭留學時學到的技術,現在我想將這些技術帶來台灣,讓台灣人嚐嚐韓國人煮的咖啡。」傑米是一位從高中開始就在紐西蘭生活的韓國人,在當地打滾十幾年,流利的英文讓他身上的韓國氣息混雜著些許洋派的味道,感覺比一般韓國人還要好親近。

「雖然台灣人都很友善,也非常好客,但是他們其實是從心裡不喜歡你。」

傑米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了這句話。他跟我說,其實在開咖啡廳之前,就已經做過不少小生意,像是韓式便當外送或是韓國料理餐廳等,但最後還是回到開咖啡廳一職,因為這才是他自己的最愛。在這些過程中,他曾經遇過不少挫折,尤其是台灣人反韓的情緒,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台灣人的咖啡工會擺明不喜歡我,不讓我加入。所以我在這裡只能加入韓國人的互助商會,他們都很幫忙,讓我輕鬆不少。」在那次的訪談之後,傑米因為跟攤位承租公司有合約上的糾紛,找我聊了幾次天,再次跟我大吐苦水。

「你知道嗎?他們根本是有種族歧視,跟我槓上的那個人,我有耳聞到其他人說,他因為不喜歡韓國人,所以才會處處針對我,讓我現在不得不關掉我的咖啡廳。」

傑米因為跟承包商的合約喬不攏,再加上雙方有了幾次口角,最後越鬧越大,讓傑米找上各大媒體,希望將自己受到的待遇在電視上曝光。雖然有一兩家電視台報導了相關新聞,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傑米只能將店面關掉,把自己的轎車打造成移動式咖啡攤販,轉戰其他地方。

當傑米很直截了當地跟我說了這樣的狀況後,我反問他:「既然台灣這麼不喜歡韓國人,那為什麼還繼續留在這裡呢?」傑米臉上浮現他一貫的笑容跟我說:「唉!沒辦法,因為我老婆是台灣人,而且,台灣人也不是全部都這樣,只不過是有一些極端的案例罷了。跟韓國紐西蘭比起來,台灣的人情味很濃厚,我剛過來的時候還是有不少人熱心幫忙,其實是一個很棒的地方。」

在台灣長達十年的韓文老師怎麼看?

除了傑米之外,我也訪問了一位在台灣長住將近十年的韓文老師,而她對台灣人反韓的風氣,又是以另外一種態度看待。

金綠色的妹妹頭,加上一身韓裝流行打扮,向我走過來並揮了揮手:「嘿!好久不見啊!我們去星巴克邊喝咖啡邊聊吧?」吉老師是我在台灣斷斷續續學習韓文多年的老師,她已經到台灣將近十年,在台灣的大學拿到新聞學碩士後,繼續攻讀她的博士學位。另外,她也在韓文補習班兼職教授韓語,每天都會接觸各式各樣前來學習韓文的台灣人,讓她對台灣的人、事、物有不少想法。

在我們點完飲料,找了一個舒服的位子坐下後,我問了幾個比較軟性的問題,吉老師也漸漸舒緩原本緊張的心情,我看機不可失,慢慢地把談論的話題帶向比較尖銳的議題。

「妳知道台灣有人不喜歡韓國嗎?」

吉老師忽然被我這樣一問,看起來有點驚訝,但還是笑笑地回答我說:「我就知道你會問這個問題,我早就有心理準備了。」

她拿起沉重的咖啡杯,輕輕抿了一下馬克杯的杯緣,慢慢吐出她的想法:「其實我滿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但我都會跟他們說我是韓國人,然後他們的態度就會馬上改變,變得不理你。」

「真的嗎?那妳有遇過什麼被歧視的案例嗎?」

「其實我自己是沒有遇到過,但我記得在幾年前,跆拳道事件發生的時候,有在台灣的韓國學生被打,也有韓文老師在便利商店被打,而且滿嚴重的耶!」

吉老師皺著眉頭繼續說:「有時候台灣跟韓國關係不好的時候,我會盡量不要在公眾場合說韓文,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那妳在那一段時間出門會特別小心嗎?」

「其實不會那麼小心啦,那時候我自己也滿生氣的,但台灣人也只有在那時候會反應很激烈,其實過一兩天就沒事了。」

「那妳覺得台灣反韓的狀況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吉老師看了我一眼,慢慢地點了點頭跟我說:「我覺得會耶,因為第一,韓國跟台灣斷交的事情還沒有被忘記。第二,以前台灣的經濟比韓國好,現在韓國超過台灣了,所以才會這樣,應該還會再持續一段時間吧。」

我點了點頭繼續追問:「那妳覺得這樣的狀況是只有發生在年輕人之間嗎?台灣老一輩的人有沒有這樣的反應呢?」

吉老師回答:「有喔,年輕人有,老年人也有耶。因為有不少老一輩的人都很喜歡日本,所以對韓國沒有什麼好印象。以前我認識一位姐姐,她在台灣讀書的時候發生過一位教授當面跟她說:『我不喜歡韓國人,請妳不要來上我的課。』」

我聽到吉老師的這一番話,驚訝地下巴都要掉下來了。「真的假的?這麼直接?這樣沒有侵犯人權什麼的嗎?」

吉老師露出無奈的表情:「對啊,那位教授就是那種很喜歡日本的台灣人,沒辦法。」

反韓情緒的巔峰:運動賽事「好想贏韓國啊!」

在吉老師和我分享了她對台灣人反韓情緒的想法和經驗之後,後來的幾位受訪者中,也有不少案例表示台灣人反韓的情緒逐漸增長,而從電視和媒體等媒介也可以看到,操弄雙方意識形態的案例漸漸增加。但最常見的,還是在兩國的運動賽事上,尤其是台灣認為是國球的棒球殿堂,兩國之間有摩擦的消息不斷傳出。

其實,台灣人對韓國的「恨意」,除了商場上的競爭外,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運動賽事間的齟齬。在二○一三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中,台灣是四個共同主辦國之一,因此台中洲際棒球場也是讓世界好手前來比賽的場地之一。在爭搶前往東京決賽門票的分組賽中,中華隊與韓國代表隊這兩支世仇隊伍最後還是碰上了,中華隊一直到七局前都以兩分領先韓國隊,但就在八局下被轟出一支三分全壘打,硬生生被逆轉,最終以三比二敗給南韓。雖然中華隊還是因為「對戰優質率」高於南韓隊,成功晉級前八強,但在結果出來後,台灣的棒球迷都紛紛上網發表感到可惜的言論。當時的轉播球評徐展元還因此落淚,甚至大喊「好想贏韓國啊!」而當紅樂團五月天團員瑪莎也在臉書貼上歌曲〈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讓大批網友按讚留言,引起迴響。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來,台灣人對韓國棒球隊有特殊的情感,無論是否會進入決賽,都想要贏南韓隊。這當然不是一天兩天產生的現象,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才漸漸有了這樣的想法。另外,這種狀況也讓台灣產生越來越多的仇韓人士,甚至還有不少攻擊韓國人的言語及新聞出現在台灣社會中。

一頭捲髮,戴著黑框眼鏡的泰衡向我走過來用韓文的敬語對我說:「不好意思讓您等這麼久。」

「不會,不會,請坐。」

一臉斯文的泰衡放下後背包後,整理一下儀容,開始閱讀我為他準備的訪問稿,並且若有所思地整理自己的思緒。泰衡是一位在政治大學就讀的大學生,並且已在韓國服過兩年兵役,和一般台灣大學生臉上帶有稚氣的樣子完全不同。

當我問到泰衡知不知道台灣的棒球隊時,泰衡揮舞著雙手,表情略帶興奮地跟我說:「當然知道啊,你記得嗎?二○一三年的那場世界棒球經典賽,台灣對韓國的那場,我有到現場去看耶。」

「真的假的?那不是很危險嗎?你有沒有遇到什麼不好的事情呢?」

泰衡皺了皺眉頭跟我說,現場的台灣人對他們用盡一切言語侮辱,甚至還以暴力威脅。雖然他不是自己一個人,但還是可以感受到現場一觸即發的緊繃感。

「他們罵我們,我們其實也罵回去,很刺激,但還是滿恐怖的。」

我驚訝地反問他:「你不會害怕嗎?那邊都是台灣人耶,不怕被打嗎?」

他一副理所當然地回答:「當然會有點怕啊,但這是我們國家的事情,沒辦法。」

泰衡帶著驕傲地說,其實他可以理解台灣人這樣的反應,他說他相信在韓國也會有一樣的狀況發生,說不定還會更極端。

在我聽完泰衡的這段經歷之後,完全感受到了韓國人的火爆及民族性。在別人家的地盤上居然還敢和對方互罵,真的是非常大膽,若是同樣的狀況在韓國,我大概只敢在家裡大吼大叫吧!到了全部都是韓國人的球場,我想,我應該還是只會默默當個小中華隊球迷。

※ 本文摘自《最陌生的鄰居:韓國》,原篇名為〈反韓仇韓!在台韓國人:「台灣人友善好客,但其實心裡不喜歡你」〉,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