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凌駕於《雪國》之上的 ——張惠菁談川端康成的《山之音》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深夜裡,64歲的老人信吾在位於鐮倉的家中,聽見後山傳來一股低沉的轟鳴,日間他的妻子提起,自己的姊姊死前也聽見這股不知從何而來的聲響。

信吾一方面為這山音是否在預告自己即將死亡而感到些許害怕,一方面又不得不將注意力放在經歷過戰爭的兒子與兒媳之間感情生變,以及女兒帶著兩名稚齡孫女回娘家的問題。

很顯然的,信吾兩名子女的婚姻和家庭岌岌可危。而信吾私心因為媳婦像極了戀慕過的妻子姊姊,對媳婦百般疼惜到近乎逾越了翁媳關係,也微妙地牽動著信吾這對老夫婦的家。

家是一件自然生長變形的有機物,隨時因外在、內在的變移,也擠壓、鬆垮,甚或碎裂、瓦解。

兒子的家寄生於信吾的家,最終離了婚的女兒三人也攀附於這個腫脹的家。

信吾想著自己快死了,卻又必須與這些叢生的生活枝節抗衡,但實則他毫無能力,他什麼事也做不了。

然而,這看似施不了力的不作為,漸漸地,家這個生物又似乎找到了消解這些拉扯的出路,好像,某些東西又一件一件靠攏回來,有了新的生機。

川端康成刻劃戰爭後家的重建如此困難重重,每一個負了傷的家人是怎樣一步步地走著險路。

我從惠菁解讀《山之音》的脈絡裡,抓到了川端處理《山之音》的主題,也激賞她對「山之音」的本體為何的詮釋。

想要深入理解本書,歡迎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