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emekode

失戀時我們不需逃避負面情緒,必須好好地等待心情復原。

文/金惠男;譯/何汲

無論是相愛還是分手,抑或談另一段戀情,我們都不能或忘的是,真正的主體其實是「我」。愛情基本上是我本身感到快樂與幸福。

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的說法,「給予」的意思是發揮自己的潛力。換句話說,因為我活著,為了充實自己,所以分享自己的能力與力量給他人。因此,透過愛而將自己擁有的某個東西分享給別人的經驗,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

就此層面而言,給予的行為並非易事。此外,究竟給予什麼,或是接受與否,也都要隨各人心意。當我們愛上別人時,自然也希望被愛。但是,如果有人說自己對感情不抱任何期待,覺得只是單純地愛對方就已足夠時,最好先探究一下他的內心。因為這種無條件的給予,必定有其緣由。

無論多麼相愛,你也不能隨意對待我

有一個不太會發脾氣,總是說沒關係的男子。

他對一名女子一見鍾情,追求了兩年後,終於開始正式交往。凡是她想要的,他都想盡量滿足她。他戒菸又戒酒,還為了心疼她辛苦搭車上下班,把自己的車讓給她開。雖然因此導致他自己的上下班時間從五十分鐘延長至兩小時,他也覺得甘之如飴。還不只如此。舉凡兩人約會所有費用都由他支付,甚至當她一說想跟朋友去海外旅行,但是沒有錢時,他馬上領出自己的積蓄,給她當作旅費。但是後來他才知道,她不是跟朋友,而是跟其他異性去海外旅行。對她而言,他不過是負責購物的提款卡,是需要時可以隨傳隨到的搬運工及代理司機而已。儘管如此,他還是說沒關係。他一再表示,只要他愛她,總有一天她會明白自己的心意。不,就算不知道也沒關係,給予就是一種幸福。

在談戀愛的關係中,當一個人更愛另一個人時,愛得越多的人,往往變成弱勢的一方。弱者經常會關注對方的情緒,努力去配合對方。當對方不知道他的誠心及關懷時,雖然會感到鬱悶,但是因為唯恐對方會由於自己的錯誤而離開,總是戰戰兢兢。

這位無論對方做什麼事都說沒關係的男子,也是愛情裡的一名弱者。然而,因為更愛對方,導致對方也利用這份信賴而隨意對待他的話,他應該要加以阻止才對。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可以不尊重、任意侮辱或傷害他人。他的行為等同於允許她隨意對待自己也沒關係,但是他卻誤以為這就是愛。有一句話說:「太痛苦的愛不是愛。」我所愛的人不愛我,雖然是件非常悲傷的事,但是堅持這樣的愛,毀掉的只有自己的人生而已。在我面前仍持續堅稱自己沒關係的這名男子,最後還是哭了出來。他覺得難以再忍受這種狀況,認為把一切都奉獻出去的自己,實在太悲慘了。幾個月後,他寄了一封問候信給我。說跟她分手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受,雖然一直像口頭禪一樣嘴巴說著沒關係,但是真的不喜歡時,還是要說出來比較好。

面對分手,不要「裝酷」

「我們分手吧。」

接到單方面的分手通知時,沒有人會毫不在意。失戀是所愛之人的死亡,也是被愛之自己的死亡,是兩人所創造之世界的死亡。因此,失戀有時比死亡更令人痛苦。那是一種認為自己才是對方唯一之愛的幸福感消失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只剩下那個萎靡又沒有價值,而且毫無意義的自己被留在原地。但是失戀所帶來的最根本及普遍性的痛苦,在於我們將自己從未曾分享給任何人的內心深處,呈現給對方看,但是他卻離開了自己的事實。特別是自卑感重的人,會認為是因為自己的內心太過卑微及醜陋,才會被對方拋棄。

因為分手太過痛苦而無法接受的人,有時候還會做出很丟臉的舉動。例如經常打電話給對方,聽對方的聲音,然後一語不發地掛掉電話;偷偷到對方的臉書(Facebook)或Instagram去確認對方跟誰見面、做些什麼事等等,哭哭啼啼地糾纏不停。有時候還會控制不住突如其來的憤怒,追究地問對方說「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最後才慢慢地承認及接受對方不再回頭的事實。這是一種悼念的過程,在憤怒、悲傷過後,最後把與所愛之人的回憶銘刻於心,並且送走對方。悼念是接受及克服分手的過程,也是任何失戀的人都必須通過的歷程,唯有好好地完成它,我們才能再度擁有沒有對方,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自信心,重新找回生存的力量。雖然相愛已成往事,但是那份愛卻成就了目前的自己,透過那段愛情,也讓人感受到自己的再度成長。

因此,站在精神分析醫師的立場來看,我認為在接受並克服失戀的過程當中,表現出迷戀的樣子或丟臉的舉動,反而是健康的現象。因為愛有多醉人,就有多傷人。問題是在分手時「裝酷」的人。他們無法很瀟灑地面對被提出分手時,自己所感受到的羞恥。因此在分手後的第二天,就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似的,一如往常地過日子,或是故意裝得很開朗,或是理直氣壯地去發展另一段新戀情。

然而,那些未能好好地悼念逝去的愛情,就急急忙忙地掩飾分手的人,反而會被過去所束縛。悼念是把過去將彼此聯繫在一起的關係加以解除,同時承認不得不分手的事實,並且送走對方的一項工作,如果無法送走對方,只會一直沉湎於過去,結果將完全無法接受新戀情;或是即使有了新的對象,也會因為無法忘懷與舊情人的回憶,無法好好地對待新戀人。甚至還會經常將新舊情人加以比較,希望聽到別人說自己做了更好的選擇,藉此彌補曾經受傷的自尊心。如此一來,新戀人反而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做了過去戀情的代罪羔羊。因此,如果我們努力假裝沒事,匆忙地掩飾分手,反而會變成搞砸下一段戀情的障礙。

所以,面臨分手時,不要努力「裝酷」。在單方面被提出分手之際,當然會感到悲傷及痛苦,但是倘若坐視不理,傷口將難以癒合,下一段戀情也無法好好展開。此外,分手只是與一個人的關係結束,並非意味著整個人生的結束。你仍然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對方離開了你,絕不會撼動你存在的價值。因為沒有人可以隨意評論你存在的價值。無論再怎麼可愛、漂亮、優秀的人,都可能會失戀;相反地,看起來略遜於別人的人,也可能不曾失戀,過著幸福的日子。

因此,面臨分手時,因應之道絕非極力壓抑分手的痛苦,裝作若無其事地過日子。我們不需要害怕或逃避那種悲傷、痛苦或是偶爾生氣及變得幼稚的心情,必須好好地等待這一切復原。分手需要時間。我們應該不要害怕去經歷這樣的時間,而且必須能夠好好承受,這麼做並不是為了那個離開的人,而是為了我們自己。這是為了珍惜自己,以及下一段來找尋自己的戀情。

無論是相愛還是分手,抑或談另一段戀情,我們都不能或忘的是,真正的主體其實是「我」。愛情基本上是我本身感到快樂與幸福。分手也是一樣。分手雖然痛苦,但是能夠克服這種痛苦的人,正是我自己,而且也是為了自己珍貴的人生。這也是我們面對逝去的愛情,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禮節。

本文介紹:
你和我之間》。本書作者/金惠男;譯者/何汲;出版社/大田出版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
  2. 學著,好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