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海豹總躺在雪地上,是為了長胖一點?
文/陶雨晴
在北極,軟軟的、白白的、鼻子黑黑的、眼睛濕漉漉的海豹幼崽,可愛的樣子讓人少女心萌動。牠們躺在雪地上,是在幹什麼呢?
答案很讓少女心破滅:吃,還有長胖。
餵奶的金氏世界紀錄
生活在北極,海豹面臨一個很大的危險:北極熊。在水裡,海豹速度可以完勝熊,但是陸地上牠根本沒有還手(鰭)之力。海豹不能一直躲在水裡,首先,牠必須到水面上換氣,其次,牠必須在陸地上生小海豹。北極的小海豹要趕快發育,長大到可以游水躲避北極熊,為此,海豹只能把哺乳的時間儘量壓縮。
想說明海豹的哺乳方法奇葩到什麼程度,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冠海豹(學名Cystophora cristata)。一般來說,越是大型的動物,生活節奏越慢,壽命也越長。雌的冠海豹體重一百五十公斤以上,雄海豹可以達到她的兩倍,壽命三十年,算是壽命較長的大型動物。作為對比,我們再看看小動物,尖鼠(學名Sorex araneus)體重十二克,壽命僅一年。
哺乳時間呢?尖鼠幼崽二十二天斷奶,冠海豹幼崽……五至十二天斷奶,最短四天!這是所有動物裡最短的哺乳期了。
順便一提,還有一種動物,比起和牠體格相同的其他動物,哺乳的時間異常的長……那就是人。

日常生活就是吃和長肉
跟人類嬰兒不同,小海豹剛出生時非常瘦。豎琴海豹(學名Phoca groenlandicus),也就是出鏡最多的、可愛的毛茸茸白海豹,出生時體重只有三%是脂肪,比健美選手競賽期的還少。肥萌軟湯糰的外表,完全是白茸茸的毛皮造成的錯覺。
冠海豹的體脂肪要多一些,剛出生的小海豹有一四%的體脂肪量,相當於普通男人。可能是因為牠待在不穩定的浮冰上,媽媽很難準時找到牠,而且有跌落到海中的危險,脂肪能提供保命的能量儲備,還可以在水裡保暖。牠的哺乳期極端的短,也許是另一個原因(生下來多一點肥肉,就可以少餵點奶)。
但是,斷奶後十三天,小豎琴海豹的脂肪竟占到體重的四七%。牠平均每天吃奶三.七公斤,體重增長二.三公斤,這是海豹奶的功勞,哺乳前期,豎琴海豹奶的脂肪含量是三六%,後期升到五七%,跟奶油一樣,冠海豹甚至更高,可以超過六〇%。
在短短四天的哺乳中,冠海豹寶寶能長胖二十多公斤。雖然如此神速,但小海豹的內臟成長速度,並不比普通的家豬快,甚至有些器官還要更慢。牠增長的體重裡,脂肪占到七〇%以上。
這個過程中,脂肪就像從加油站到油箱裡一樣,雌冠海豹的體重從一百七十九公斤掉到一百五十公斤,其中八成是脂肪。另外,雌冠海豹合成乳汁的速率也是海豹裡最快的。
媽,是不是該給我打錢了?
斷奶之後,小海豹不是立即轉為吃魚和磷蝦,而是斷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雌海豹回到海裡,把小海豹丟在浮冰上,隨波逐流四至六星期的時間(真是狠心的媽),然後小海豹才下海覓食。這個禁食過程中,囤積起來的肥肉就有用了,小海豹禁食期的能量來源,一半來自皮下脂肪,另一半來自內部組織。
通過迅速增肥和長時間禁食的結合,小海豹把攝取食物和消耗能量分開,而在人類中,這兩件事總是聯繫得很緊密。
我們作為一種少食多餐的動物,會覺得小海豹的生活不可思議(一天給你兩百個漢堡,五十塊巧克力,然後讓你兩個月不吃)。但是,人類中也存在著「短時間解決吃飯問題,然後長時間不聞不問」的策略,問問你爹媽你就知道了,這個辦法一般稱為「生活費」。
※ 本文摘自《生物演化的45堂公開課》,原篇名為〈為什麼小海豹總躺在雪地上、可以短時間內斷奶?為什麼小海豹斷奶後要斷食一段時間?〉,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