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書問世迄今百年,仍指引讀者邁向內在生命
文/魯道夫.史代納;譯/鄧捷文
靈魂自在地迎接新體驗
二十世紀的最初十年間,迎來了科學、藝術與靈性生活領域的重大進展。在此期間,魯道夫‧史代納試圖闡述現代靈修實踐的重要性,也就是透過當代生命思潮,來孕育個人與社群所需的真知洞見,以填補當代眾人在現實生活與個人心靈層面的空洞。
魯道夫‧史代納大學時期在奧地利接受自然科學與哲學訓練,並且身兼學者與編輯的身分,基於這身素養,他培養出極具深度又透徹的冥思生涯。
魯道夫年幼時便親身經歷過超感官體驗,但經過多年的內修訓練後,才真正覺得自己打下了穩固的基礎,爾後開創了「人智學」,或者可稱為「靈性的科學」,也直至此時,他的靈性發展才臻至成熟,得以將靈性研究的成果與公眾分享。
自四十歲時的一九○一年開始,一直到一九二五年逝世為止,魯道夫‧史代納將內修成果透過講課、文章與書籍著作推廣。《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最初於一九○九年以書籍型態問世,而即便內容已然完善,魯道夫仍將初版視為更廣泛主體的一環,在第二部中不僅增加了靜心冥思精要,也納入有助於發展冥思生涯的訣竅。然而,縱使第二部著作並未以期望中的樣貌問世,卻催生出無數的課程、論文與論述冥思的詩篇,也提供了個人諮商,並設立秘修學校。換言之,魯道夫‧史代納致力確保有志靈修者的發展,不僅提供個人與團體方面的支援,同時也採行使學徒自在發展的指導方針。
自在發展是《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的核心基調。在第一章中,魯道夫‧史代納謹慎引導讀者學習堅定靈魂的一系列課程,同時讓靈魂自在地迎接新的體驗。
接著,魯道夫將冥思者內在所發生轉變的特質與自我發展建立聯繫,也描述了學徒在漫長路上所可能經歷的內在體驗。讀完本書後,讀者不僅能了解與冥思相關的練習與道德訓諭,也能明白所得的結果何在。
本書將鍛鍊的方法與成果並陳,初期先徹底明白冥思的效果,我們方能自由選擇是否著手採取靈修訓練。魯道夫‧史代納將此視為當代靈性發展的條件,也就是重視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自由決斷的權利。
從魯道夫‧史代納所提供的諸多建言中,學徒可以自行選擇是否納為己用,藉此根據自身所獲得的感受,塑造出屬於自己的冥思修行法則,從而改善自身顯見的缺點,並使靈魂生命中紊亂不堪的環節臻於和諧。
在魯道夫‧史代納早期生涯中,他不只公開授課,也會私下指導一部分嚴謹的學徒。在一九二三年,「人智學會」再次成立後,這個小圈子換上新的面貌:靈性科學高級班。魯道夫‧史代納傳授他們特別的課程,以啟蒙的型態,使學徒得以跨越靈性世界的臨界線。因此, 他不僅提供文字教材,更建立了靜心冥思互助團體。
《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提供邁向內在生命與內修訓練的指引,使我們的身心靈將獲得徹底的療癒與轉變。
本文介紹:
《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本書作者/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譯者/鄧捷文;出版社/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