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當時什麼都會傷我的眼睛,不管光還是黑暗 ——陳瀅如談卡門.拉弗雷特的《Nada什麼都沒有》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佛朗哥獨裁執政期間,人們的生活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父母雙亡的少女安雷蕾雅從偏郷來到巴塞隆納投靠外祖母家。

然而迎接她的不僅僅不是兒時留下溫馨回憶的舒適居所,反而是共處破敗髒亂家中的每個成員都懷抱著各自的傷痛度日,而且看似以互揭彼此傷疤為宣洩出口,每天上演驚天動地的謾罵、撕打、嘲弄、侮蔑,並以致力於搗毀眼前一切為不可開交的全武行劃下句點。

安德蕾雅懷抱著呼吸自由空氣、在大學殿堂學習新知而來,渴望在這座大城市裡找到這些只有長大成人才能追尋並享有的、有夢想的生活。

怎奈她面對的是彷彿無止境的親情與友情碎裂、肉體飢餓與內心的無助徬徨不安。

她之所以能認識這座代表進步、開闊、美好前景的大城,竟然是因為必須逃離外婆家、必須靠不停走路忘記飢腸轆轆,必須遺忘堆積如山無力解除的各項危機。

所幸,她在大量的步行遊走裡,紓解了什麼、重拾了什麼。

因此,這部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盛讚的作品,雖然也被譽為「西班牙版的《麥田捕手》」,卻有著迥異的風格,包括女主人公安德蕾雅的出身或行事作風,都顯出一種奇特的從容。

至於讀者如何體會為什麼這部小說題名為《Nada》,即「什麼都沒有」的涵義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集「經典也青春」,資深編輯人、書店工作者陳瀅如,領讀西班牙文學經典《Nada什麼都沒有》。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