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呂文生?
Photo Credit: 台灣棒球維基館

誰殺了呂文生?

文/曾文誠

我穿著五號球衣上投手丘開球,媒體問我為什麼選這個號碼?
我直接說:「因為呂文生總教練。」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那天和呂文生訪談,他選擇了一家日本料理店,他說以前統一拿冠軍都在這裡慶功,但他沒有多著墨以前的風光,而是等著我發問,他知道我想問什麼。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那天,究竟怎麼回事?

如果只能選一天,在生命最難忘的日子,呂文生想都不用想,會把二月十五日這一天挑出來。
當天檢方兵分兩路同步搜索呂文生住家及統一獅棒球隊,平靜的棒球生涯、平靜家庭生活,無端地掀起這麼大的風浪,是呂文生做夢也想不到的。自認一生清清白白的他,什麼約談、搜索這些事離他太遠了,不可能碰得到,但它就是來了,而且,又急又快。
根據檢方約談時提供的資料及說法,認定呂文生的犯罪事實是「提供他人先發投手、傷兵名單資料」。聽到此,呂文生有點傻眼,如果這是罪名,那美國職棒總教練不都要被抓去關了?

特殊的族群

拉回主題,呂文生向來認為賽前大家知道先發投手根本沒什麼,一如美國大聯盟,那幾年統一在他帶領下,是中華職棒常勝軍,他有自信對手知道獅隊先發又如何?他還是能贏球,更何況把這些東西跟朋友說。

但顯然呂文生太一廂情願了。

像呂文生這種,從少棒開始就是以冠軍為唯一目標的「職業級」棒球選手,在臺灣是很特殊的族群。

十歲接觸棒球,開始過著群體生活,群體生活指的是一起做操、一起訓練受罰、一起吃飯睡覺,贏球一起笑,輸球一起哭。

十歲、十五歲、十八歲到成家前,他們都是這樣的生活,只有軍旅生涯才能和他們相比,所以能接觸的人,永遠是和他們差不多年紀,差不多知識水準,還有差不多思考模式的人,「朋友」兩個字的定義,和我們比起來,他們窄很多,在沒有網路的時代,朋友指的就是因為棒球而認識的人。

起訴書中提到的「黃男」就是如此關係,黃男指的是黃德銘,呂文生當年在台電棒球隊因比賽而結識黃德銘,既是老友,所以他想知道先發投手,跟他講有何關係?呂文生如此,呂文生的太太謝馥鈺也這麼想,壞就壞在「黃男」的女友是組頭,就足以讓檢方認定以起訴呂文生。

也真不能怪檢方抓到呂文生的「把柄」,該怪他太傻太天真嗎?想要知道先發投手,看報紙就好,為何得問總教練,足見不是太單純的人物,但呂文生顯然少了這樣的嗅覺,還傻傻的以為沒有什麼關係,就這樣成了約談對象。

呂文生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判斷場上敵我情勢,或僅靠直覺就能做出最正確的戰術決策,但對「法」的敏感度卻是不及格的。

在訪談過程中,談到此,呂文生一度還曾問我:「文誠,如果有人一樣問你先發,你也會說吧。」我?我的經驗是,別人問我比賽有的沒的,我總是笑笑的說:「別讓我困擾好嗎?」

在呂文生世界中的朋友,棒球界還是第一的,這不僅是呂文生如此,記得時報鷹的簽賭案嗎?那些被約談的選手,事後那種「聽學長話怎麼會出事」的表情令人難忘,也讓人錯愕於他們法律常識的薄弱。

這是我們過去對棒球選手,只論勝負菁英式養成下的結果嗎?

永不錄用

呂文生夫婦錯估了提供賽前資料的嚴重性是事實,但令他最不滿的恐怕是檢方想要「辦大案」的態度。

在訪問呂文生的過程中,他回憶檢方對他說「上頭要辦這個案子」、「你不是總教練就什麼事都沒有了」依呂文生轉述,能否直接解釋,整個事件導因於想找個職棒總教練搞個大案子,以彰顯檢調系統有在辦大案的曝光度嗎?答案恐怕只有檢方清楚。

畢竟檢方手中有的只是呂妻告知先發投手、傷兵名單的通訊記錄,所以只好回過來,翻中職規章,引經據典地起訴呂文生犯了「背信罪」。

但檢方可能不知道的一點是,只要起訴,不論經過什麼判斷及證據而做的決定,就代表呂文生將永遠被逐出臺灣棒球界。

根據中華職棒領隊會議規定,中職不論球員或教練,一旦被起訴,就是永不錄用,即使事後法官判無罪,依然無法收回成命,例如捕手陳鋒民。

中職領隊會議之所以做這種唯一死刑的決議,沒有其他原因,是真的被簽賭案害慘了,也嚇慘了。從第一次放水案的驚恐,到之後次次的震撼,有球員收押,有球隊解散,整個聯盟差點不保,因此「防賭」成了這個聯盟維繫生存的最高指導原則。事實上,目前中職對防賭也著力甚深,和各地檢方密切合作,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早一步啟動防賭機制。

在這種高防賭的唯一原則下,也全盤接受了檢方的調查結果,不管檢方看到的是草繩或草蛇,中職一律認定只要起訴就永不錄用,所以即使是呂文生承認因交友,自己誤判情勢,但也希望聯盟能給他一個解釋,一個「重播輔助判決」的機會,但得到的答案依然是「不」,是寧可錯殺也不輕放。

中職做永不錄用的決定後,中華棒協也發表呂文生未來將不得在業餘球界擔任任何職務的聲明,也就是從此呂文生這位曾在古巴領導人卡斯楚面前揮出全壘打,五年內帶領統一獅隊拿下四次總冠軍的教練,未來的每一天,將在臺灣找不到任何跟棒球有關的工作。

在中華職棒、中華棒協兩個單位惡鬥搶食棒球資源多年下,槍決呂文生是極難得的共識。

失控的媒體

沒有工作事小,沒有了名聲、清白呢?

打從傳出呂文生被起訴約談那一刻起,似乎一切都開始失控了。當天大批媒體等著呂文生,大家搶新聞,這在民主自由的國家是常態,但接著下來,「爆料不分藍綠」卻完全失控。為了搶收視率,呂文生到底有沒有收錢,打假球,或者誰是呂文生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有聳動的標題,只見「職棒隊全淪陷」、「冠軍教頭涉賭」、「中職放水案再起」……電視臺新聞更是不停地以跑馬燈形式播放,加上社群媒體的發酵,呂文生三個字就等於放水總教練,直到今天還有人相信他打假球。

如果收視率搶不過,標題無法更驚人,那麼就加點料也無妨,反正臺灣媒體玩爆料又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所以電子媒體說呂文生妻常和組頭逛百貨公司,接受名牌包,這種沒有憑據,也全然不是事實的新聞,竟出現在有國家證照的新聞臺中。

檢方搜索那天,呂文生家中只有兒子及同學,在驚嚇不已的兩人面前,檢方什麼也沒找到,沒有名牌包、大量現金及任何高價物品。再對照檢方查完他的戶頭,曾當面問呂文生那句:「你當那麼多年總教練怎麼還那麼窮?」

所以說和組頭逛街收取名牌包,是呂妻謝馥鈺萬萬無法接受的,讓一輩子打棒球,愛棒球的老公,從此在臺灣沒有球打只得遠走中國,謝無比自責,加上如此抹黑,誰能經得起這個打擊?事件後三年謝馥鈺死於癌症,得年四十四歲,這麼年輕就離世,誰能說不是整個事件造成她的壓力,拖垮了她的身體呢?

謝馥鈺走了、呂文生在臺灣球界被封殺,一個人孤孤單單地遠走蘇州,這輩子大概翻不了身,要命的是他直到現在還被莫名的和簽賭劃上等號。

究竟誰殺了呂文生?

是自己太傻太天真。

是檢調見獵心喜。

是中職斷尾求生。

還是臺灣嗜血的媒體?

抑或是老天,就是命?

呂文生的兒子呂思賢,這位二十出頭就得提早面對家庭巨變的孩子,對整體事件,卻只有輕輕一句:「人世間很不公平」。

誰殺了呂文生?

👉🏻立即報名閱讀偵探社首場講座,跟著「曾公」看疫情前後的台灣野球


※ 本文摘自 《野球.人生》,原篇名為〈誰殺了呂文生〉,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