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佈置溫馨的家庭空間,有遊戲有小動物,這裡是失智中心
文/楊佳羚
瑞典政府在失智預防上,除了在空間硬體設計上下足功夫,也有軟體的團康活動配套。而面對如何扭轉將老人中心設置於社區的負面觀感,則從教育扎根做起,消除社居居民因不瞭解而產生的排斥。
瑞典老人在輕度失智時,仍住在自宅,評估員會視其狀況,安排她/他到失智老人日間中心,若情形惡化,再轉到機構式的老人特別住宅。失智老人日間中心(以下簡稱失智老人中心)的目的和老人聚會中心很像,都是要讓老人減緩失能,能夠在自宅居住的時間愈久愈好。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老人聚會中專設給健康老人,而失智老人中心則是讓失智的老人白天能有活動的地方。

而當失智老人日間中心的老人們要返家時,會由計程車司機來接送,車資是以公車費計算,這是隆德市的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福利,讓不方便的人有行的權利。
走進失智老人中心,就像來到一個尋常家庭;客廳有沙發、開放式廚房擺有餐桌,臥室則兼具休息室的功能,床舖設計成可以讓老人輕鬆地躺在床上觀看流動的燈光或牆上投影出的圖片,並且以溫和的聲光來刺激老人各項認知。客廳還有一隻愛玩耍、愛出聲的鸚鵡,由牠帶來生氣勃勃的氛圍。
平時,中心裡會提供老人們各式活動,例如,裝有老人年輕時各種值得回憶物品的「回憶寶盒」,諸如高中畢業時的海軍帽──在瑞典,高中畢業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常可見高中生租借大卡車、加長禮車,頭戴海軍帽,就像同志大遊行可見的車隊一樣,在卡車上載歌載舞,繞行全市,路上的車也會按喇叭表示慶賀同歡。這是慶祝高中生步入成年、獨立生活的重要成年禮,因而也會在每個人的記憶裡烙下深刻印象。
除了高中畢業帽,瑞典老人也像帽子歌后鳳飛飛一樣,會有許多不同帽子,每頂帽子肯定也會帶來當時參與不同盛會的回憶,就像在「老人住宅」的公用空間舉辦帽子趴一樣。藉著「回憶寶盒」來訴說自己的過往,讓老人們的記憶在遊戲間活化了起來。

中心也會讓老人盡量自己動手實作,以保持其自理生活的能力。參訪當天,我們還看到白板上留有白天文字接龍遊戲的記錄呢。
當我們問及,週邊鄰居是否排斥失智老人中心設置在社區?負責人的回答是:「民眾的恐懼是出於無知,因此要教育民眾。」參訪當時,失智老人中心旁有一家幼兒園正在興建中,老人中心的工作人員說,等蓋好了,讓幼兒園孩子跟失智老人互動,對小朋友及老人家而言,都是最棒的活動。
失智就如同身體其他部位的老化一樣,是一個持續的進程,但能透過社交生活及各式活動延緩,也才能讓家屬免於全年無休或個別無助地面對。
※ 本文摘自《第二人生》,原篇名為〈失智老人日間中心〉,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