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後憂鬱症」與會消失的「產後憂鬱感」,是不一樣的
文/腦內探險隊;譯/陳品芳
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女性荷爾蒙跟憂鬱症的關聯性比男性荷爾蒙更高。女性荷爾蒙會因為月經、停經以及生產等生理狀況急遽改變,這會對血清素等大腦荷爾蒙產生影響,進而引發憂鬱症。
尤其是生產過後的產婦,過去十個月在自己體內分享一切的小小生命體瞬間消失,對產婦來說是很大的變化,所以生產對情緒的影響也很大。有百分之七十五的產婦,在生產完數天內會沒來由地感到憂鬱、不安,也很容易流眼淚。
這種「產後憂鬱感」,大部分不需要治療就會自行康復,但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產婦,在生產完後三個月內會罹患「產後憂鬱症」。
「產後憂鬱症」和會完全消失的「產後憂鬱感」不同,是一定要請求專業協助的問題。因為產後憂鬱症不僅會對個案的生活帶來影響,未來復發的可能性很高,也可能會發展成躁鬱症。再加上這段時期,孩子會透過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來建立待人方式與自我的個性,所以如果母親因為憂鬱症而失去活力,就難以和孩子產生強大的連結。因此,無論是為了母親還是孩子,產後憂鬱症都是必須盡快治療的問題。
產後憂鬱症的發生,並不完全由荷爾蒙造成。在這個一整天都必須專心帶孩子的時期,產婦會感受到與社會脫節的隔絕與孤立感,這樣的情緒會給憂鬱症帶來很大的影響。人類基本上來說是一種社會動物,無論孩子再怎麼可愛,一個人突然斷絕所有的社會連結,情緒一定會受到影響。研究顯示,其他的家庭成員把照顧小孩這件事交給產婦,讓產婦進入「孤獨育兒」的狀態,更會增加產婦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機率。如果社會上能有更多人知道憂鬱症必須在初期就盡早接受專業治療,而且家人也必須一同參與育兒活動,這樣受產後憂鬱症所苦的母親是否就會漸漸減少?
※ 本文摘自《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原篇名為〈產後憂鬱症 當最棒的祝福成了最痛苦的時刻〉,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