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使用哪些辭彙,相當程度透露出我們的「世界觀」
文/楊.路德維希;譯/麥德文
人類最致命的武器就是語言,人很容易受到關鍵字的催眠,就像被傳染病感染一樣容易。──阿瑟.庫斯特勒20
我們的語言不僅決定我們如何說話,對我們如何思考,直至最終如何行為都有莫大影響。在過去三年當中,德國每年選出的「年度謬詞」都直接和民粹主義相關:「謊言媒體」(二○一四年)、「好人」(二○一五年)以及「民族敗類」(二○一六年)。
我們運用哪些辭彙,相當程度透露出我們的「世界觀」。語言學家依莉莎白.魏綾(Elisabeth Wehling)多年來一直研究語言的力量,她表示:「個別的語詞和句子裡隱藏的意義,遠比眼睛看到的多,一直都是,真的一直都是這樣。」借用一個例子就能詳加解釋:我們只不過讀一個句子「約翰踢到球」,主管「踢」這個動作的腦部區域就會被活化。我們讀著「約翰伸手拿叉子」,腦子裡就會進行好像真的伸出手那樣的過程。
根據魏綾的說法,這種機制不僅發生在讀動詞的時候,要是讀著「肉桂」這個字,腦部負責聞嗅的區域就會被激發。讀著「波浪」和「潮汐」就會自動想到大自然的力量,想到幾乎無法阻擋的水量,因此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難民潮」這個字眼會令我們產生無力和危險的感覺。
每個政治人物、每個傑出的演說者都會運用這種技巧。透過語言畫面,他們讓聽眾和讀者朝著特定方向,但是越常使用貶低的語詞,就讓人越難看到所描述事物的積極面,可說訓練腦子感知負面事物,這樣的思考模式,如魏綾所述,「輕手輕腳地潛入腦子」21。
民粹主義者運用這種技巧以分裂大眾,分成「那邊的高層」和「真誠的人民」,分成「我們當地人」和「其他外人」。德國另類選擇黨副主席亞歷山大.高蘭總是把尋求庇護的難民和「野蠻人」劃上等號;這麼做的人,他的腦子隨著時間就越不容易把難民看作和你我一樣的人類。發生在讀者及聽眾身上的事也一樣,我們讀著「野蠻人」,想到的或許是原始、石器時代的人類;讀到「入侵」想到戰爭,從這裡只剩一小步之遙:這些野蠻人、這些入侵者不是我們的一分子。
字庫一旦擴大,也就容納更多想法。說出貶低的語詞如「左派─紅─綠汙染」的人,就把人類視同害蟲、病源或是輻射。稱某人為「寄生蟲」的人,就不容易邀請這個「寄生蟲」的兒女參加孩子的慶生會,和他們去打保齡球,或是把房子鑰匙交給他們,好請他們幫花澆水。
為了達到排外的效果甚至不需要語言,只要圖片就夠了。德國另類選擇黨在二○一七年聯邦議院大選前張貼海報,畫面呈現四隻黑色兀鷹停在路障橫桿上,上面寫著:「『福利國家』?需要邊界!」就算沒有明文寫在海報上,訊息依然從畫面躍然而出:黑色兀鷹想洗劫我們的福利國家。二○○九年,瑞士民粹主義政黨瑞士人民黨想出類似的點子,在一次公投前夕張貼海報,畫面上是三隻黑烏鴉,正用嘴喙啄碎瑞士。
惡名昭彰的還有下列來自美國的這段話,出自唐納.川普口中,指涉住在美國的幾百萬墨西哥人:「墨西哥把人送過來,送來的不是最好的人才,而是把麻煩人物送過來我們這裡。他們帶來毒品,帶來犯罪,他們是強姦犯。還有一些好人,我猜想。」
仔細看看川普這段話,美國總統運用一種伎倆,立即看穿這種伎倆有其重要性。川普讓他的評論套上不同的外衣,「他們是強姦犯」、「他們帶來毒品」,這些都是陳述句,聽起來有如這些句子傳達的是事實而非假設。接下來是表達猜測之詞,「還有一些好人,我猜想」,根本不是事實,只是個想法。因此對川普而言,他確定墨西哥人帶來毒品,是強姦犯,但不確定幾百萬人當中有一些好人,最後一項只是他的假設──典型的仇外句子。
川普無疑是民粹主義大騙子,幾乎沒有人能像他在二○一六年總統大選那般巧妙運用民粹主義工具箱,其中最重一擊應該是:「騙子希拉蕊」(crooked Hillary)。這個稱號的由來是這樣:希拉蕊.柯林頓還擔任美國國務卿(二○○九─二○一三)的時候,曾經由私人帳號寄出公務電子郵件,對一般大眾而言不是什麼大問題,對美國國務卿可是個大麻煩,畢竟她的職務要處理一些核子武器及和平協定事務,也就是郵件內容高度敏感,美國聯邦調查局因此展開對她的調查。
川普自然把這件事當作有機可乘的前例,二○一六年四月他開始一再稱希拉蕊.柯林頓為「騙子希拉蕊」,不管是在公開還是私下場合。川普運用這一招,到最後就像個廣告專家似的,他經常重複「騙子希拉蕊」,直到這個說法深入大眾記憶,猶如這是一句廣告詞。光是在推特上,從二○一六年四月到十一月間,這個說法他就用了超過兩百次。就算根本不贊同他的看法,總有一天提到「希拉蕊」這個名字也很難不聯想到「騙子」。川普把他的對手貼上一張標籤,不管她怎麼搓,貼得非常牢靠。
註釋
- 阿瑟.庫斯特勒(Arthur Koestler,一九○五—一九八三),英國作家。引文出自阿瑟.庫斯特勒所著《雅努斯》(Janus: A Summing Up)。
- 魏綾和喬治.拉寇夫(George Lakoff)的共同著作標題即為《輕手輕腳地潛入腦子,政治語彙及其隱藏力量》(Auf leisen Sohlen ins Gehirn. Politische Sprache und ihre heimliche Macht),海德堡,二○一六年。
※ 本文摘自《民粹主義【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原篇名為〈民粹主義者如何將語言當作武器?〉,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