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先我以為,菲律賓有很多女生叫瑪莉亞
文/南漂作家
在刻板印象裡,一提到菲律賓幫傭,大家往往立即閃過「瑪莉亞」這個名字。
原先我猜想,可能菲律賓真的很多人叫做瑪莉亞,就像在臺灣叫聲怡君同時有五百人回頭一樣,事實證明這個猜想不完全正確,因為我在菲律賓這幾年,幾乎沒有遇見任何人叫瑪莉亞。但我直接或間接知道姓名的菲律賓女性至少超過一百個,難道樣本數還是太小嗎?
到底怎麼回事?瑪莉亞從哪冒出來的?碰巧來臺灣的都叫瑪莉亞?
我查了一些相關資料,發現瑪莉亞(Maria)這個名字近十年沒有一次排進菲律賓「最常使用」女性名稱的前二十名,間接證明不是我接觸的人太少,而是瑪莉亞這個名字真的不再是菲律賓人的最愛。
那以前那些瑪莉亞到底打哪來的?
一切都和宗教有關。約莫二、三十年前,由於菲律賓是超級天主教國家,當時幾乎每個出生的小孩都得接受洗禮(Baptism),受洗之後,舉辦儀式的天主教會便會「賦予」該孩子「瑪莉亞 Maria」做為她們的 First name,象徵著她們對天主信仰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的崇敬(聖母瑪莉亞),以至於那個年代出生的女孩,八九不離十,都會有個共通的名字就是瑪莉亞,好比菲律賓的著名記者及作家 Maria A. Ressa。
那為何現在瑪莉亞變少了呢?
雖然菲律賓人還是一樣熱愛天主教,但近年大家對於都叫瑪莉亞這件事開始覺得創造力被剝奪了,所以現在菲律賓的孩子受洗之後,家長多半自行為小孩命名,而不是接受教會賦予的名字,間接導致瑪莉亞這個名字愈來愈稀少,已經快比日本進口的壓縮機還少了。
既然提到名字,也順道談談菲律賓人的姓名結構,蠻有意思的。
和美國人一樣,菲律賓人的名字組成是First name(名字)+Middle name(中間名)+Last name(姓氏)。若拿蔡依林來做解釋,蔡是 Last name(姓氏),依林就是 First name(名字),臺灣人通常沒有 Middle name(中間名)。
換言之,一個正常規格的菲律賓名字長成這樣:Rodrigo Roa Duterte。Rodrigo是名字(First name),也就是他父母幫他取的;Roa 是中間名(Middle name),通常會用母親的姓;Duterte 是姓氏(Last name),通常使用父親的姓氏。若母親未婚生子便用母親的姓,但之後若結婚便要改。
上述就是菲律賓正式的命名準則,規則相當簡單,而死板的規則抵擋不住菲律賓人心中那團自由奔放的火。
怎麼說呢,讓我分享一些臉書共同好友的名稱給大家(僅供研究分享,請別去搜尋騷擾人家):
Reyven Joyce Tañedo Sitchon,
Mae Ceres Queja Satuito
Rey Ann Cornelio Sarimo
Juvy Ann Efron Estanislao
奇怪了,不是說好First name(名字)+Middle name(中間名)+Last name(姓氏),算起來應該只有三個字,怎麼冒出來的都是四個字。
原來在菲律賓,想有幾個 First name 完全看個人喜好,不強加設限,就像你可以叫蔡.依琳.二琳.三琳.士林夜市,想要幾個就取幾個。
菲律賓同事說,年輕人特別喜歡搞很多名字,而且都用些特殊字眼,他還說認識一個有四個 First name 的人,結果因為每次要填官方表格時名字都會超過,只好不情願地刪掉一個。
聽起來很蠢?哦不,四個算什麼,目前菲律賓名字最多紀錄的保持人一共擁有四十個 First name 呢,來鑑賞一下吧──Ratziel Timshel Ismail Zerubbabel Zabud Zimry Pike Blavatsky Philo Judaeus Polidorus Isurenus Morya Nylghara Rakoczy Kuthumi Krishnamurti Ashram Jerram Akasha Aum Ultimus Rufinorum Jancsi Janko Diamond Hu Ziv Zane Zeke Wakeman Wye Muo Teletai Chohkmah Nesethrah Mercavah Nigel Seven Morningstar A. San Juan CCCII。考試時,鐘都響了還在寫名字的,就是他這種人。
而說到幫傭,除了瑪利亞,「菲律賓人出國都當女傭」恐怕又是個刻板印象。
菲律賓女性出國工作當然不是都從事幫傭或看護,隨便用左腳踝想也知道不可能。根據二○一三年菲律賓海外工作局(Commission on Filipinos Overseas)統計資料顯示,菲律賓有將近一千兩百萬(占全部人口十一%)人口在海外工作,而他們從事的工作類別,最大宗是三十二.七%的「非技術性勞工」。
的確,幫傭或看護屬於非技術性勞工,但只占了其中三成左右,再加上三成之中還有一半是男性,所以粗估下來,真正在海外從事幫傭的菲律賓女性大約落在十到十五%。另一方面,臺灣目前的菲律賓外勞人口約為八萬人,其中有三萬一千四百七十四人從事社福幫傭類工作(截至二○一八年七月勞動部資料),所以臺灣人覺得菲律賓女性都在當幫傭的刻板印象也算情有可原,畢竟根據數據統計,的確有將近一半的人都從事幫傭或看護等相關工作。
倒是我私下認識前往海外工作的菲律賓人,不論是去韓國、杜拜、臺灣、加拿大……幾乎各個國家都有之外,從事的工作類型跨度也很廣,雖然技術性普遍不高,但因為他們有天生的語言優勢(英文),加上對於爛薪資與爛環境的「超高」適應力,我猜測他們應該是挺受各國雇主歡迎的。
而在菲律賓海外工作局的資料裡,出外討生活的菲律賓人,有三十%左右的人口從事管理職、商業、專業技師、醫師等工作,統統都是穿西裝打領帶的高大上工作類型,千萬別再因為看過幾個菲律賓女傭,就抱著全菲律賓人都當女傭的刻板印象了!
※ 本文摘自《菲律賓,不意外!?》,原篇名為〈沒有人叫瑪莉亞?〉,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