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邊是床,右邊是貓,前面是電視,後面是廚房。」——遠距工作,你需要創造儀式感
文/Joyce Yang
遠距工作,依據不同的工作場所選擇,會有各式各樣的「誘惑」會讓你分心,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形容遠距工作──「左邊是床,右邊是貓,前面是電視,後面是廚房。」的確,進行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 WFH)真的會遇到這樣哭笑不得的情況。
如果在家:滑手機、打瞌睡、吃零食、毛孩鬧、看電視。
如果不在家:看天菜、哈嫩妹、聽海風、滑手機、看日落。
為了保障遠距工作可以順利進行,而且工作高效,除了要為自己規劃出遠距工作的短、中、長期目標之外,以下有十個必備的關鍵高效工作法,和大家分享:
一、安排主要的工作區域
人是慣性的動物,而我們每天的生活作息,會讓我們習慣於某種狀態。例如,回到家裡就要休息,在辦公室就要工作。所以我認為進行遠距工作,第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最主要的工作區域,做妥善的安排。如果這個主要的工作場所是家裡,那就需要把「工作」與「生活」區域分開,不讓自己陷入工作和生活界限模糊的情況。遠距工作者最忌諱的就是在平常休閒娛樂的區域裡工作,因為長期下來,會給我們的大腦造成很大的困難,干擾進入工作的最佳狀態,下班了,也很難真正放鬆。
以我自己為例,在家工作時,我會儘量規定自己在固定的區域進行工作,當然時不時也會偷懶賴在沙發上,或是想要在舒服的床上工作。但從今年三月之後,我和我先生都轉成遠距工作模式、在家辦公一族(Work From Home, WFH),而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場所就是我們的家裡。因為我先生的工作需要多個電腦螢幕,所以他使用我們家一樓的書房,而我的工區域就在二樓的客廳,特別規劃一個靠窗戶的角落,放了一個可以升降的書桌,讓我可以坐著或是站著工作都行。這樣的安排可以確保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尤其是在進行線上會議時不會互相干擾。
另一項與工作習慣息息相關的是,必須讓工作的一天裡充滿「儀式感」。就像過去到辦公室上班一樣,每天在工作前要有一定的流程,然後再進入工作區域開始工作。怎麼創造「儀式感」呢?其實非常的簡單,以下幾件稀鬆平常的事情,都能協助我們創造儀式感:
起床後喝一杯溫水
早晨拉筋或是瑜伽
刷牙洗臉脫下睡衣換裝
畫淡妝為線上會議做準備
和家人享用健康早餐
在主要的工作區域開始工作
看似平凡的小事,如果都做到了,便可以感受它們帶來的威力和影響。所以,儘可能每天都做到這些事情,不僅能協助身體和大腦進入「工作模式」,也能讓你更容易駕馭遠距工作,在工作上會更加專注,效率會更高,還能讓你在工作結束後,更快的進入下班休息的狀態。試想,如果你沒有做好區分工作和生活的區域,那是不是會變成:早上睜開眼就打開電腦,睡前一秒也還在滑手機,而你工作和休息的區域是一樣的,睡覺前滿腦子還在思考工作的事情,這一定會嚴重地影響你的生活。
不管你是不是以家裡當成你遠距工作的主要工作場所,為自己安排好一個主要的工作區域,可能是家裡的書房,可能是一家你最愛的咖啡館,但是請注意,盡量不使用日常生活用來放鬆、休息、娛樂,或是社交的地方。創造儀式感、劃分工作區域是非常重要的。
※ 本文摘自 《遠距力》,原篇名為〈十個遠距工作者必備的關鍵高效工作法〉,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