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歷史之心,科幻之眼 ——朱宥勳談葉言都的《綠猴劫》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綠猴劫》於1987年首次以《海天龍戰》為書名出版,到今年第三次出版已歷經32年,期間始終受到各種好評、研究、分享,但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更凸顯其令人驚異的預言性,並引發另一波閱讀及探討熱潮。

領讀人朱宥勳有獨到而深刻的解讀,摘要如下:

一、這本作品最厲害的地方有二,其一是早在三十多年前,作者即以「當人類為某種目的,傾全力利用並操控科技,卻造成反撲」的幾個面向,如生物戰、氣象戰等,提出了警示。二是本書收錄的五篇短篇小說,由於作者身為歷史學者,除了第一篇古劍較不明顯之外,另外四篇都不是賣弄各種科技新知或技術,而是寫人性更多,細膩刻畫人為與自然界線遭到破壞將引發何種效應的好看小說。

二、正因為寫的是人性,這本科幻小說有切身感、具真實性,讓人深切體會到這本書寫的不只是未來,而是現在,這也是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讀來如此真切,簡直要倒吸一口氣。

三、其中最貼近現下狀況的即是〈綠猴劫〉,寫一對分別為生物研究學者與人類學者的兄弟,在某座離島上從事不同工作時的遭遇。與其他三篇〈高卡檔案〉、〈我愛溫諾娜〉、〈迷鳥記〉一樣,我們一看就知道一個小國在隔鄰強國威脅下,寄望以科技戰發動攻擊或自衛的行動,其指涉不言自明。秘密培養「綠猴症」病原體的科學家弟弟此一小組,竟在計畫即將完成之際,因人性的弱點釀成巨大悲劇。最諷刺的是,古來土著對抗綠猴症的智慧,要比貪婪失控的文明人高明且高尚得多。這對兄弟最後的命運為何?

四、宥勳最喜歡的一篇是敘事技巧更加成熟、寓意更加深遠的〈迷鳥記〉。一隻因颱風迷航的黃嘴鷗被某艘輪船的舵工帶進布隆國海關,此事鬧上媒體,驚動遠方的加西亞國,兩位專家受邀前去理解狀況,並提出保育上的處置建議。而這件事事關原先不知情的鳥類學家吳國煌進行了四年的」天頂計畫」,直到這次事件他上了飛機後才知道原來計畫主持人柯爾曼是軍方的人。

五、〈迷鳥記〉好看在於布龍國動物園、海關、環境局、民間保育人士、媒體與民眾間的角力與拉扯,尤其前者三方的政治考量,以及加西亞國背後的國防計畫,使得通篇絕無冷場,既有不透明的機密可能曝光的緊張感,又有事件將往什麼方向發展的懸疑性,再加上人物腳色及兩國民情落差的生動描寫,真可稱是成功傑作。

〈我愛溫諾娜〉及〈高卡檔案〉也各有可觀,在宥勳深入淺出的領讀下,興起感慨,回味再三。

更多精形內容,歡迎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甫出版「作家新手村」系列《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的作家朱宥勳,領讀葉言都的《綠猴劫》。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