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不在數位,而在感同身受,一起行動
文/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這是一本比我當初設想還要「好看」、還要「青春」的書。所謂「好看」,絕不是因為本書給了多少N號房祕辛;所謂「青春」,更不是因為房內影中人的形貌樣態(「兒少性剝削」與「青春」無關、就是犯罪)。
阻止新型性犯罪的火花,熾烈燃燒
《您已登入N號房》是一本有關「追蹤團火花」的紀實作品,「追蹤團火花」是火與煓——兩位大學女生組成的二人組,這個二人組追蹤、潛伏、觀察、報案、揭發了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別暴力犯罪。書中有一段以「我們不是花,而是火花」為題的說明,講到兩人決定報名新聞獎,後來調查發展成舉國震驚的大新聞,二人屢屢被問到「為什麼是火花」這個問題。煓寫道,比起名字的意義,她認為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名展開了什麼行動,「我們相信,唯有行動才能定義火花」——
「我們不要做會凋零的花,而是希望活成燃燒的火花。我們希望可以斬斷父權制與資本主義把女性視為美麗的花進而他者化,最終只把女性視為『生殖器』。我們不是花,而是火花!」
最初吹哨者的恐懼與不安
話語的慷慨激昂,展現了她們一路以來的信念,但是紀實作品的好看、真實,完全與教條無關,火與煓以「火花」自許,但在燎原之前,從她們的分享可以看到,她們的每一個行動、每一個分辨,都歷經千迴百轉,一點都不容易。在為組織名字釋義的段落之後,接著的段落就是有關「公開長相」的自剖。
二0二0年三月,N號房引起韓國社會關注後,她們接受各路媒體採訪,即使節目中兩人的面容上了馬賽克,但家人擔心「怎麼看都是妳啊」。她們清楚親人的掛慮,但「偶爾還是會想露臉進行活動」,「我們又沒做錯什麼,每次都遮遮掩掩的,實在很不舒服。」如果能夠露臉,可以降低受限度,「說不定可以做更多事。」兩人就此有過不下十幾次的思考討論,但答案都是「不行」——對於各種數位性別暴力再清楚不過、挑戰破獲暴力犯罪不遺餘力的火與煓和所有人一樣,擔心合成照片、擔心被偷拍,即使在公開場合不露臉,也擔心身邊就有加害者。全國矚目也就表示,可能成為加害者群認定的眾矢之的。
投身與改變,不只需要勇氣
火與煓這兩個初出茅廬的新手報導者的顧念,也是所有新聞從業者的顧念。她們自問:「我們真的幫助到受害者了嗎?」「我們的追蹤是不是會造成二度傷害?」她們不斷探問主流媒體的再現報導,是否符合韓國NGO與韓國記者協會訂定的性暴力報導準則。也因此,與掀起美國MeToo運動的紐約時報記者茱蒂.坎特與梅根.圖伊合著的《性、謊言、吹哨者》一書相比,這本由兩個「夢想成為記者」的大學生所寫的《您已登入N號房》書中,讀者可以看到更多作者的情緒震盪、不知從何著手的茫然,與必須立刻行動的義憤互相拉扯,充滿了作者的恐懼、罪惡感、疲累、不確定感。
這些本來就是新聞工作真真實實的一部份,在沒有任何組織可以倚恃、任何前輩可以請教的情形下,獨立工作是真、時時撞壁也是真。兩位作者講到不停歇地接受媒體訪問,不斷引發自身原本壓抑已久的追查創傷,而在節目中落下淚來。當報社打算支援二人接受心理諮商、提供一串離其住家較近的精神科名單時,二人既覺得溫暖受用,又立刻顧慮應否接受。由此可以看出,追蹤團火花並不是神通廣大的神力女超人,她們就是不忍不仁、奮而起身的年輕人。房外有她們,真才有明日。
為數位性暴力受害者吶喊出聲
火與煓這兩個初生之犢卻也有火眼金睛,看穿N號房膽大妄為的道理。兩人提到正因N號房發生的事太離譜、太超乎一般人能夠想像,那些教唆威脅而生的動作,都是在日本成人影片才可能出現的內容,「所以韓國媒體更不會相信」。正因加害者確信不會有媒體報導,所以殘忍的性剝削,反而成為加害團體認定可以避禍、可以逃脫世人起疑的方式,因而更加安心地從事。
火與煓決定報導事件時,在網路上搜尋相關關鍵字「Telegram」、「N號房」、「網路性犯罪」,「真的找不到一篇相關報導」。在她們決意追查之前,她們身處的世界對N號房的關注,就是真空。
N號房的犯罪樣態為人所知、主流媒體大量報導後,火花提到希望藉助公共媒體的力量,「讓我們能報導能實際幫助到受害者的新聞」。她們與KBS合作,訪問受害者K,K描述時講到「那不是剝削,那是感覺要置我於死地」,並講起在她無法脫身之時,每回在N號房聊天室看到管理者引導參與者選出今晚公佈誰個資時,K竟心生「希望快點輪到自己,好結束這一切」的求死感。
新聞媒體在火與煓查訪前,是以太離奇為由而沒有追查的興趣;案件震動全國後,受害者披露受苦受虐的實況,也讓兩位作者經歷到實無筆墨可以再現的挑戰。全球受到數位性別暴力凌虐的女性是這樣真真實實地陷落在縫隙裡,大多無處求援。
N號房事件,揭示了文明的倒退
二0二一年五月二十一日,臺灣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第二二二條第一項第九款,增訂了「N號房條款」,對於「對被害人為照相、錄音、錄影、或散布、播送該影像、聲音、電磁紀錄之行為」,加重其刑。以「N號房」為名的條款代稱,終將因著各國入法,而為清楚具體的法律條次項次名稱所取代,這也意味著當代人類蓄養性奴的大案件告一段落。但是,因韓國N號房被揭發而為世人意識到驟然倒退的文明,是不是就一逕向前了呢?N號房中畜養、虐待性奴的惡行,是不是就再也不會發生了呢?
閱讀《您已登入N號房》,真像閱讀我的學生的課業心得,文字直白、不虛矯,探問社會惡行的心念生猛,常常一兩句觀察所得,直接撞擊讀者心室。「不管這些人有多邪惡,世界仍舊靜悄悄的。」這正是日常,眼皮底下發生的事情,眨眼即逝,也就逝了。韓國的N號房事件將我們的日常秩序捅了個大洞,如果不再看不再想,維繫日常,也就是紙糊的秩序。數位世界裡連時鐘的滴滴答答都沒有,受害者數字就一直往上。在書的尾聲「 必有盡頭」處,兩位作者寫道:
「追蹤團火花支持性犯罪受害者勇敢挺身檢舉,你們的苦痛穿過我們的身體,觸動了我們的心,你們的傷痛轉換成我們的痛苦時,一股炙熱的熔岩便會從我們的心噴發而出。」 閱讀這本好看的書,並不舒服,然而,怎麼可能舒服呢?痛其所痛,生出力量。文明不在數位;文明在於感同身受,一起行動。
本文介紹:
《您已登入N號房》。本書作者/追蹤團火花;譯者/胡椒筒;出版社/時報出版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