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待在胡椒生長的地方」,是德國人不帶髒字的優雅
文/蔡慶樺
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大使,於 2019 年在《每日郵報》(Tagespost)上發表一篇很有意思的評論〈與香港團結〉(Solidarität mit Hongkong),他寫香港人熱愛煮食,上街爭取民主也用了烹調的術語「攬炒」,表示擬與強大敵人抗爭到底的決心。這樣的視死如歸,正是要說:「習主席,請待在胡椒生長的地方吧!」(Präsident Xi, Sie sollen bitte schön bleiben, wo der Pfeffer wächst!)
這篇評論用典甚多,全文圍繞著煮食意象,帶出香港當前沸騰情勢,包括「北京烤鴨或者北京之終結(Peking-Ente oder Peking-Ende)」「飲茶耐心以待(Abwarten und Tee trinken)」等片語,非常值得會德文者一讀。我想多談談「留在胡椒生長的地方」這片語。
對歐洲人來說,胡椒生長的地方,就是無比遙遠的東方。當你叫別人留在那裡時,就是用了中世紀時的說話方式,婉轉地告訴對方,你給我滾的越遠越好,我永遠都不想再看到你!這句話有時也以 jemanden dahin wünschen, wo der Pfeffer wächst 的方式出現(盼某人去到胡椒生長的地方)。
以前歐洲自己沒產胡椒,最常見的香料就是Senf(芥茉),所以有一句成語:seinen Senf dazugeben,意思是把他的芥茉加進去,也就是介入或干預什麼事。謝大使的文章裡說,林鄭月娥煮的湯,老是要照北京的主廚給的配方。也許可以這樣說:北京的主廚硬要在香港料理中加入自己的芥茉。
另外再一提,胡椒的嗆人,灑到眼睛可是會淚流不止,也使得中世紀時有個流傳至今的說法:ein gepfefferter Preis,意思是,灑了胡椒的價格,也就是極為昂貴的價格。在谷歌評價上有時候會看到氣沖沖的顧客寫道:Schlechte Qualität zu gepfefferten Preisen(爛品質卻賣超貴)、Schlechter Service zu gepfefferten Preisen(超爛的服務配上超貴的索價),那真的就像是被胡椒粉灑到眼睛一樣的痛苦啊。
※ 本文摘自《維也納之心》,原篇名為〈胡椒生長的地方 wo der Pfeffer wächst〉,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