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wikipedia

瑪麗・雪萊19歲寫下《科學怪人》,被質疑是先生代筆

文/黃碧端

她跟雪萊私奔,雖像是浪漫美麗的故事,但卻使得雪萊的妻子——也是三年前才十六歲時跟雪萊私奔的年輕女子,Harriet Westbrook Shelley,投水自盡……

一八一六年的夏天,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 -1822)和他美麗的十九歲妻子瑪麗 (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 1797-1851)在景色如畫的日內瓦湖畔度夏,住在附近別墅的還有他們新結識的浪漫詩人拜倫(Lord Byron, 1788-1824)、 義大利青年波理都瑞 (John Polidori, 1795- 1821)等人。

這年,遠在印尼的火山爆發造成大氣的變異,日內瓦湖畔有時風和日麗有時雷雨交加。這幾個年輕人在風雨之夜常常竟夜不眠,一起讀歐洲的民間傳說、朗誦詩歌。有一晚,雷電不息,拜倫提議每個人寫一個鬼故事。有人便想起書上讀到過的,不知科學家能不能把屍體鍍上鋅,通電使之復活。從這個話題的靈感開始,瑪麗在第二年完成了《科學怪人》(Frankenstein)這部小說,成為現代科幻小說的始祖。另一個歷久不衰的驚悚故事據說也起筆於這個雷雨之夜,就是那義大利青年波理都瑞所寫的吸血鬼(Vampire)故事。

這個夜晚,真叫不尋常了。吸血鬼故事把英國民間的古堡傳說變成文本。電影發明之後,古堡裡那蒼白優雅、不知什麼時候會忽然露出獠牙的中世紀幽靈,變成現代人嗜血娛樂的一部分。而《科學怪人》更因為故事中所指涉的科技與人性的掙扎,人僭取上帝的創造權的後果等等現代人關心的議題,一個多世紀來,引發無數研究、討論,更成為眾多改編和影劇演出的稿本。

瑪麗.雪萊的書在一八一八年初出版,一共三卷。同年春末,司考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劫後英雄傳》(Ivanho)的作者〕寫了一篇讚美的書評,但卻質疑真正的作者不是瑪麗而是她丈夫雪萊。瑪麗讀到後去信道謝,同時澄清《科學怪人》確實是自己所寫。司考特爵士的公開臆測,固然失之莽撞,但或者也難怪吧:一個才十九歲的纖秀美麗的女子,司考特必然推想,怎麼可能寫出這樣一部牽涉到那麼龐雜的知識和科學幻想的書,而且又是恐怖故事?當然該是她的著名詩人丈夫雪萊寫的!但後來的文學史家反倒有人認為,從瑪麗的才情氣性和成長背景來看,她不寫出這樣一本書才叫奇怪!

瑪麗的父母都是當時的政治激進派,母親 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 著有《為女權辯護》(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一書,是女性主義的先驅。但她在生下瑪麗十天,就因產褥熱過世了。瑪麗的父親希望瑪麗成為跟母親一樣的知識分子,架上的藏書,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可以無所不讀。瑪麗因此雖未接受正規教育,卻從小就博覽群書。又因為父親的人際交往的關係,她常有機會聽到父親和華茨華斯 (William Wordsworth)、柯立芝 (Samuel Taylor Coleridge)這些大詩人的高談闊論。九歲的時候她曾有一回躲在沙發底下,偷聽到柯立芝吟詠他的名作〈古舟子之詠〉(“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十歲時她已經出版自己的詩集。

十五歲那年,年輕的詩人雪萊登門拜訪她的父親,第一次見到瑪麗,兩人很快就墜入情網。但雪萊當時已是使君有婦,瑪麗的父親禁止兩人來往,雪萊竟為此自殺,獲救後瑪麗便和他私奔 了。

瑪麗的際遇之不凡可以說少有人有,但她一生中,死亡相隨,遷徙困頓,其境遇之不幸也是少有人有!

瑪麗出生就伴隨母親的死亡,她最早學會的字母,是父親牽著她的小手一個字一個字從母親的墓碑上去學認的。她跟雪萊私奔,雖像是浪漫美麗的故事,但卻使得雪萊的妻子—也是三年前才十六歲時跟雪萊私奔的年輕女子,Harriet Westbrook Shelley,投水自盡。瑪麗懷過五個孩子,但多數夭折或流產,只有一個倖存。但最大的打擊自然是雪萊的意外死亡。一八二二年夏天,兩人遊歷義大利時,雪萊駕了他新買的雙桅帆船出海,不幸溺死。這年雪萊三十歲,瑪麗二十五。

瑪麗獨力撫養孤子成人,餘年大多用來整理雪萊的詩文出版。瑪麗在《科學怪人》之外還有許多短篇故事、雜文等傳世,但一本《科學怪人》已足使她不朽。別的不說,電影發明至今不過百年,而把《科學怪人》拍成電影的歷史也將近百年,版本至少有八、九十個,舞台劇、電視影集更不計其數。

十九世紀前半葉這個浪漫主義的全盛期,特多短命才子。前面提到的一八一六年那個不尋常的雷雨之夜的幾個年輕人,雪萊死於一八二二年,三十歲;拜倫一腔熱血跑去巴爾幹半島替人家打獨立戰爭,一八二四年死於希臘,三十六歲;寫Vampire吸血鬼的波理都瑞更短命,一八二一年就死了,只有二十六歲。瑪麗比較起來要算長壽,於一八五一年病歿,得年五十四。

※ 本文摘自《黃碧端談文學》,原篇名為〈那個不尋常的夏夜……──瑪麗.雪萊和她的《科學怪人》〉,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