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覺得很糟,但到底有多糟?從內心真正的感覺根本解決情緒
文/賴佩霞
一般人不太願意談感受,還有另一個原因:感受通常涉及揭露人性脆弱的一面。每個人都有這一面,但很少人願意承認。即便是看似開朗、開明、自在的西方人,也很難做到展現自己的脆弱,例如承認自己的無力感,尤其當牽涉到個人內心深處的傷疤時,更是不易開口。
就算是傷痕累累,也必須在別人面前硬撐,因為我做的所有努力就是為了好強,如今我怎麼可能自揭瘡疤讓別人看笑話!
然而,感受是我們跟別人建立連結非常重要的元素。在非暴力溝通裡,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當我們熟悉了前一堂課所談的「觀察」之後,接下來就要學習「感受」。
這裡所說的感受,指的是我們內心的感覺,有些是負面的,但有些是正面的。例如,參加比賽獲得好成績,感受是「激動」、「熱血」,或是「自信」;收到好友的禮物,感受是「溫暖」、「感激」,或是「靦腆」。接下來,這堂關於「感受」的練習,目標是協助我們找出內心真正的感覺。
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裡強調的感受,不是指我們對別人言語或行為的評價,而是我們對於自己內心狀態的陳述。例如「我覺得寂寞」,這是我自己內心的狀態;「我覺得你對我冷漠」,這是對別人行為的評斷,兩者完全不同。
為什麼了解感受這麼重要?因為唯有透過摸索出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更篤定明白自己內心的需求,進而釐清我有什麼需求需要被滿足。
換句話說,一個無法分辨自己感受的人,也不容易知道自己要什麼;一個無法理解內心感受的人,也很難了解別人的感受與需求。
我很好,但到底怎樣好?我很糟,到底有多糟?
剛開始練習說出感受的時候,很多人容易混淆感受的意思。為了協助釐清,我特別依據盧森堡與學生之間的論述,整理出一些常見的詞彙,幫助我們較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另外在本章結束之處,也特別附上一份由「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提供的詞彙清單,這份清單是許多入門者很好的指南):
例如,當你感覺心情很好時,可以進一步想想是「興奮」、「愉快」、「滿足」或「感動」,而非只是籠統的說「心情很好」。
反之,心情不好、不滿時,可以更進一步釐清是「悲傷」、「生氣」、「失望」或是「痛苦」,而不是模糊的表達「心情不好」。
感受與需要的關係相當緊密,簡單來說就是:
當我的需要被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正面的感受;當我的需要沒有被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負面的感受。就這麼簡單。
正向感受(需要獲得滿足時):
高興、興奮、喜悅、開心、樂觀、強壯、滿足、愉快、放心、感動、自豪、平靜、滿意、安心、輕鬆、清晰、友善、溫暖、溫柔、沉著、感恩、好玩、愛冒險、有靈感、有信心、全神貫注、無憂無慮、熱情奔放、受到鼓舞、滿懷希望、興高采烈、生氣蓬勃、充滿活力、充滿愛意。
負面感受(需要未獲得滿足時):
寂寞、生氣、沮喪、冷漠、悲痛、疏離、失望、悲傷、惱怒、沉重、擔心、氣餒、痛苦、疲憊、懷疑、憂鬱、尷尬、沉痛、受傷、灰心、無助、不安、煩亂、緊張、恐懼、焦慮、悲觀、惱火、煩躁、厭惡、不舒服、無精打彩、不知所措、驚恐莫名、筋疲力盡、不堪重負。
接下來你也許會發現,即便有這張詞彙表的協助,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未必能每一次都清楚描述自己的感受。很多時候,我們甚至會偷偷夾帶對別人的批判,把批判變成感受。
舉幾個常見的例子,就能明白。想一想,這些話是不是感受——
我覺得你在生氣
我覺得你很煩
我覺得你不愛我
我感覺他沒有尊重我
我感覺你都不在意我
我有種被你拒絕的感覺
我覺得你似乎不關心我
我覺得你很討人厭,這就是我的感覺
答案:以上這些都不是感受,而是對別人的評斷。
有沒有發現,雖然以上的句子是以「我覺得」為開頭,但描述的對象都是「別人」。這種在「覺得」後面加上「你」、「他」、「他們」等字眼的說法,只是對別人行為的評斷,仍然沒有清楚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不可能替他人有感覺,我們只能感覺自己的情緒,這是我們在使用這些語句時最容易產生的混淆。
那麼,差別在哪裡呢?
我們可以更仔細看看,當我說「我覺得你在生氣」的時候,我並沒有說出任何關於我心裡的感受,而我說出來的只是對你的評斷。
為什麼?
請回頭看看前面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不是感受,而是認知、猜測及評斷。整句話更確切的說法是:「我『認為』你在生氣。」我們平常在「覺得」兩個字背後,影射了太多批評而不自知。難怪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別人說:「我只是在表達我的感受,你幹嘛那麼生氣?你不是要我說出我的感受嗎?」
這時候,我真希望你跟我一樣有醍醐灌頂的感受。
是的,這就是我們在溝通上最容易擦槍走火的地方。
我們來看看,「我覺得你在生氣」這句話的背後,真正的感覺是什麼?
看到對方橫眉豎眼,我的感覺可能是「無助」、「擔心」、「害怕」、「不知所措」,或是「焦慮」,這才比較貼近我的感受。
還有,我們常常說要誠實面對自己,也要如實溝通,結果,嘴裡就直接冒出來:「我老實告訴你,你根本是個混帳東西!」
啊呀呀,這就是亂用語言的結果,災難就是這樣發生的。切記,誠實表達不是這樣用的啦。
容我再強調一次:感受是非常個人的,是我們自己的。就像我不可能「感受」到你的癢,我只能「認為」你可能在癢……是一樣的。
🔔活動快訊🔔
感人、溫馨的療癒系音樂劇《倒垃圾》由心靈導師──賴佩霞、夏宇童、倪安東等人領銜主演。
老舊社區裡的住戶們各自有著丟不掉的心靈垃圾,眼看房子就要被拆除,他們該如何解開心結、勇敢向前進呢……
【Readmoo 讀友專屬 88 折優惠】
2022/11/19-2022/11/20 臺中場 | 2022/12/17-2022/12/18 桃園場
兩個場次自由選擇⏩手刀購票
※ 本文摘自《我想跟你好好說話》,原篇名為〈感受:說出心裡話,讓我們自由〉,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