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截自: youtube影片

韓國外送員:送餐機器人目前是值得感謝的存在

文/金夏永;譯/馮燕珠

外送難度最高的,要算是高層大樓或保安管制嚴格的地方。不是身體上的疲累,而是通常會花很長的時間。在高層大樓等電梯的時間很長,錯過一部往往要再等五~十分鐘,好不容易搭上電梯卻每層樓都停。有時還會遇到同行,「CJ大韓通運」從十四樓進來,到了十二樓門一開,「Barogo」也進來,九樓等著的是「如你所願」的配送員,到了六樓則是「酷澎Man」。

正職的外送員通常盯著樓層顯示螢幕看,代理配送公司的配送員則是盯著手機抓訂單。大家的心裡都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急的程度讓人在電梯裡似乎能聽見「咚咚咚咚」的心跳聲。而這時在十八樓,或許有個外民 Connector 一邊苦等遲遲不來的電梯,一邊苦惱著「要不要走樓梯」。

和醫院一樣,許多辦公大樓也不能隨便進入,通常會在大廳打電話等顧客下來拿。因為防疫的關係,許多原本未禁止外部人員出入的辦公大樓,現在也有了門禁。如果顧客像子彈一樣衝下來取餐,外送員會很感激,但這種情況少之又少。因為一般點外送的時間都是用餐時間,電梯更難等,這時就會希望能盡早聯絡到顧客。

* * *

因此「機器人」便登場了。外民推出可以在大樓內送餐的機器人「Dilly」(是 delivery「配送」與 delicious「美味」的組合)。先由人類外送員將餐點交給大廳的送餐機器人,機器人會自動送去給訂購者。對外送員來說,送餐機器人是值得感謝的存在。高樓層或門禁森嚴的大樓,會耗掉很多配送時間,如果能縮短在大樓內停留的時間,就能提高配送效率。外民預估有了機器人加入,「配送時間將縮短三〇%左右。」(6)

當然,機器人不可能打開電源就能馬上進行配送。「Dilly」機器人必須與「Dilly tower」系統一起安裝。目前電梯或電動門按鈕還是要由人來按,機器人還無法按按鈕。若要讓機器人操作電梯和電動門,就必須置換成能與機器人連動的系統,安裝費用很高。另外,如果機器人的數量不足,訂單一多會造成外送員擠在大廳等待機器人的狀況。現在看來還有很多難題要克服,但如果機器人配送系統的優越性得到確認,勢必會迅速發展。

* * *

目前看來,機器人能是外送員的幫手,但很快便會威脅到外送員的工作。例如很多大樓內部就有餐廳或咖啡廳,若在同一棟大樓內配送,就不需要外送員,可以完全由機器人來配送。

舉例來說,在三十五樓辦公室工作的 A 決定中午吃沙拉,如果去地下二樓的沙拉專賣店內用,一份一萬元;打包帶走便宜一點,只要八千元。但想到要擠電梯下去還是嫌麻煩,所以用 APP 訂外送,加上外送費要一萬二千元。如果有了配送機器人,可以省去外送費,只要一萬元。A 會怎麼選呢?

「Dilly tower」的「Dilly」機器人將掌握大樓內的配送作業。目前已經有飯店引進機器人投入服務,處理建築物內的配送,例如萬豪(Marriott)酒店的機器人「Cobot」,不僅能協助客房服務,將毛巾、牙膏、香皂等盥洗用品及餐點送到指定客房,還可以幫客人前往便利商店拿取預先用手機訂購的雨傘、零食等商品(7)。LG 電子在梅菲爾德(Mayfield)飯店推出了可以「室外配送」的機器人。雖然目前只在飯店的範圍內服務,但計畫擴張到大學校園、大樓社區、遊樂園等。

在部分住宅特區內還開始試辦機器人配送服務。外民開發的「Dilly Drive」機器人,雖然不能走樓梯或搭電梯,但可以在住宅區一樓商店街代客取餐,再送到住宅大樓的一樓,自動發出訊息通知顧客前來取餐。目前先從較具規模的社區大樓開始,再逐步擴大。LG 電子表示,單純的服務就交給機器人,而人將負責更精細的工作(8)。但是時薪八五九〇元的兼職服務人員將工作交給機器人後,是否就能成為年薪三千萬元的飯店經理呢?因機器人而失去工作的飯店職員,或許再也回不去了。

※ 本文摘自《什麼都能外送!》,原篇名為〈外送機器人不會寫留言簿〉,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