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開啟「假性親密」模式,人際互動將成為巨大消耗
文/楊思遠
吳敏走進諮詢室,選擇離我較遠的沙發坐了下來。她轉頭拿起沙發的靠墊,放在自己的雙腿上。
在心理諮詢師看來,來訪者的每一個細節都在展示自己,資訊的獲得絕對不僅僅局限於他們說了什麼。甚至常常他們所說的內容並不那麼可信,反而是他們的行為在介紹最真實的自己。
就像此刻,吳敏正在用她的行為告訴我:「我不想離妳那麼近。」
吳敏諮詢的問題是人際關係:她談過三次戀愛,每次都以對方提出分手而結束;她覺得「自己好像有很多朋友,又好像一個也沒有」;在家庭關係中,她自認為擁有和睦的家庭,但每次遇到煩心的事情,總是選擇自己扛,不太願意找父母傾訴……
相信你已經看到了諸多矛盾的資訊:一個人為什麼會覺得自己擁有很多朋友,又好像一個朋友也沒有?為什麼自認家庭和睦,有事卻不敢找父母傾訴?
想要回答這些問題,她需要一個漫長探索的過程。我無法在一篇文章裡把她的自我探索的過程全部呈現出來,只能按下「快轉鍵」來看看結論。
吳敏在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存有障礙,因為她習慣用假性親密的方式去建立關係。
真正的親密關係,需要深刻而自由的聯結。在這個聯結的過程中,彼此真誠、坦蕩、信任,也能展現自己的脆弱,最終達到「我能看見別人,別人也看見了我」的真實美好的狀態,但這種關係對於吳敏來說太難了。
就像她剛進諮詢室時表現的那樣,她喜歡「我要和你保持點距離」的關係,這種有距離的關係,對她來說意味著安全。她的生活中處處都是這樣的關係:談戀愛的時候,可以和對方約會、吃飯、看電影,但總是沒有進一步的發展;和好朋友聚會,一起嘻嘻哈哈地玩耍,看上去很熱鬧,但幾乎不交心;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的問候和關照從未間斷,但對於自己的人生規畫,父母根本不了解……這樣的關係,就稱為叫做假性親密關係,即看起來很親密,實際上並沒有深刻的聯結。
請你想像一下這樣的情境:正在和幾個朋友聊天,你熱情地分享著最近上了熱搜的明星八卦,但與此同時,你內心惴惴不安,因為面臨著一個現實重壓──這個月的業績如果沒達到,你將失去現在的工作。對於這個麻煩,你不想告訴你的朋友們,此刻只想讓他們看到,你一切都挺好的。想想看,在這場聚會結束後,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是的,你會感覺很累,因為你在用「我很好」的假象,掩蓋自己真實的焦慮。回到家中獨自面對自己的時候,會有一種強烈的孤獨感襲來:竟然找不到一個人,能夠幫助困境中的自己。
假性親密關係的危害,就是因不能夠展現完全真實的自己而帶來能量耗竭,不能夠與他人進行深刻的聯結,以致產生孤獨感。
有研究顯示,很多身心的問題,如焦慮、憂鬱等等,都和一個人缺乏與他人進行深刻聯結有著密切的關係。
不曾與他人建立深刻關係
吳敏從小到大就沒有跟他人建立過深刻的聯結,包括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老師,在她的記憶裡,小時候的家庭氛圍非常安靜,父母幾乎沒有爭吵過。一家人吃完晚飯,父親通常都會鑽進書房,母親就在客廳裡忙些家務,而她自己則坐在書桌前乖乖地寫作業。雖然沒有見過父母爭吵,不過吳敏也很少見父母牽手或聚在一起說笑。
家庭是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後的第一個人生學堂。在這個學堂裡,我們學習什麼叫做「愛」。對於吳敏來說,像父母那樣安靜、有點距離的關係就叫做「愛」,所以她也學會了用這樣的方式去經營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吳敏並不知道,父母保持那種彬彬有禮的夫妻關係,是以壓抑他們真實的情感和情緒為代價的。經過長期耳濡目染,她自己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因為她擔心,在這樣的家庭裡,沒有人會真正關心她內心的感受。
在成長過程中,她的情感和情緒都被自己鎖了起來。她小心地藏起了自己的委屈、難過,藏起了關於初戀的幻想,藏起了擁有第一份工作時的興奮……這一切她都不會拿出來與人分享,只是留給自己慢慢品嘗。
因為她害怕分享,害怕自己會成為和父母不一樣的人,彷彿那就意味著對愛的背叛。但她的潛意識渴望分享,希望自己能真正地被人看見。
渴望成為和父母不一樣的人,渴望有人能看見被隱藏那部分的自己,渴望和別人形成部分融入的關係,渴望真正的親密──這些便是吳敏正在尋找的東西。
吳敏雖然渴望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但是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對她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隱藏真實的自己。
當「真實的自己」被人看見或者被人接納時,她內心會產生巨大的不安和焦慮,甚至產生懷疑:對方會不會離開自己?真實的自己真的會有人喜歡嗎?這會導致她選擇再次回到「有點距離」的安全關係裡。
如何經營關係?
如果想要走出假性親密關係,和他人建立真實而深刻的聯結,獲得真實的「愛」,吳敏需要做的是:
一、有意識地消除自己的限制性信念
吳敏的限制性信念就是「有點距離的關係,才是安全的關係」。她需要明白,真正安全的關係不是有距離的,而是經過磨合和考驗的關係。有距離的關係可以隨時分開,但經過磨合和考驗的關係則要牢固得多。她需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努力去創造一段互相磨合、深度聯結的關係,並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建立這樣的關係。
二、玩一個「交換秘密」的小遊戲
從假性親密關係到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吳敏需要一點點地透過體驗去感受「安全」,也就是說,在逐漸展示真實自己的過程中體驗到「安全」,才能順利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她可以和朋友或者戀人玩「交換秘密」的小遊戲,在遊戲中展示真實的自我,彼此做到真誠分享,就會慢慢體驗到「安全」和信任。
在愛的路上,一定會有對峙、衝突和磨難,有讓人心痛的種種時刻,也一定會有光芒、鮮花和掌聲,有讓人感動的無數瞬間。
在漫長的人生中,一個人如果沒有體會過真實的愛與被愛,那豈不是太過遺憾?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請打開自己的身心,去體驗真實而深刻的愛吧!哪怕痛一點,也比麻木要好。
※ 本文摘自《假裝自己很外向,你在迎合什麼?》,原篇名為〈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卻不能成為你的知心人〉,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