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內成千上萬的細菌竟是維持健康的關鍵!?
文/道格拉斯.查德維克,譯/柯清心
人類的特質已包羅萬象,我很難想像該如何增添其色。首先,每個人體內的人體細胞,估計有20到40兆個,等同於或超越了微生物細胞的數量。
你的嘴裡住著約一千種不同的物種,消化道裡住了數千種,還有數以百計或更多的物種,分佈在其他各處。它們覆蓋你的皮膚,成群堆聚在毛孔中,貼在你的頭髮上,所有的濕潤之處尤其繁多。別緊張,我沒有批評的意思;同樣狀況,適用於所有人身上,不管你是否剛剛洗過澡。
誠然,我們身上的許多微生物,只不過是利用人體內外養份的機會主義者,人體與它們的大小比例,相似於地球之於人類。
雖然人體的某些住民,在特定情況下會害我們生病,但絕大多數皆為無害,是有助於身體機能,或能積極保護我們抵抗病菌和毒素的微生物,其中許多還能協助我們,抵擋其他類型的問題。
挑一個最近發現的例子來說,常見且無害的皮膚細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會產生一種分子,抑制過度暴曬在太陽紫外線下的皮膚長出癌細胞。
我們腸道裡的微生物,有一大部份會分解人類無法消化或消化率不高的有機物質。有些能製造維生素,以及其他人類不擅長,或無法製造,也鮮少能從食物中攝取到的足量營養物質。
我們有高達80%的免疫系統位於腸道之中,而免疫系統的效能,似乎與腸道中微生物菌群(microbiome)的物種平衡有關。我們已發現,幾種常見的腸道細菌能製造與人類細胞產生的、一模一樣的荷爾蒙及神經傳導物質,而且能影響我們的情緒與活動。
越來越多研究人員,開始將我們的腸道微生物菌群,視作一個龐大複雜,且多半尚不為人知的腺體。
目前正在進行的一連串研究,旨在發掘寄居於人體的微生物,如何不僅影響人類的健康,還影響人類瞬間的渴望、情緒,以及最終如何影響我們的想法,牽涉範圍顯然極廣。
是誰負責掌控你?新的發現可能徹底改變醫療和個人的健康管理方式,但這類調查尚處於初步階段。與此同時,不妨考慮在飲食中攝入更多的蔬果,增加纖維;纖維能增添腸道微生物的種類,刺激它們的生長與代謝活動。
每個人約有22,000個基因(有些人估計近25,000個)——遺傳的化學編碼指令組,負責構建及維持智人(Homo sapiens)。
宿居在我們體內的各式微生物,至少擁有800萬個基因,我還看過高達4500萬的估計數。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所攜帶的完整基因組,是一幅人類和微生物DNA的馬賽克,而人類的基因只佔了整體非常小的一部分。
比爾.布賴森在著作《身體:給擁有者的説明書》(Bill Bryson,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中計算道,若是解開包在數兆個人體細胞裡的所有DNA,將其首尾相接,形成單一條線,可長達100億英里,從你所在的地方,延伸到超越冥王星之處。雖然每個細胞裡的DNA都一樣,但這是一種驚人的想像方式,把成人體內所含的DNA加總起來。實際上,促使你身體運作的東西還有更多,因此不妨在心中,把所有住在你體內的微生物DNA加上去,想像有一條細絲伸得更遠,探過太陽系外,邁向更遠的星群。
除了那些居住在人體細胞旁的生命形式外,別忘了住在那些細胞裡頭,成為其一部份的微生物。缺乏這些胞器,或稱為粒線體的內部構件,我們的細胞便無法正常運作,因為它們負責激活能量的化學反應,那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基礎。
就在幾十年前,科學家才終於弄明白,這些細胞器其實是經過修正的古細菌。因此,你自以為的單一存在——你——的身上,還添加了幾十兆的微生物。總體而言,人體表面與體內,這些肉眼所看不見的眾生,將每一個人重新定義成複合生物——一種在實際上,以人類還無法形容、理解的複雜方式,交織而成的綜合有機體。
「總體而言,人體表面與體內,這些肉眼所看不見的眾生,將每一個人重新定義成複合生物——一種在實際上,以人類還無法形容、理解的複雜方式,交織而成的綜合有機體。」
這並不表示,每個人都不是擁有獨特外貌、氣質、經驗等的個體。人類還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這種獨特的認同對人類來說極為真實,也在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我們的社會地位中,扮演了極重的角色。
然而我們對於個人的重視程度,反成了一種障礙,使我們無法識別出其他一切定義我們的東西。我們身上與生俱來的微生物,以及我們與其他生命形式共享的基因,也是人類的重要層面。
人類的重要特質,也在其他方面體現了大自然。我們的神經系統、反射、感官、體能、情感、社會行為和文化的各層面,甚至我們的思維模式和決策能力——我們稱之為人類天性的許多特質——都是受掠食者、競爭者,以及我們賴以為食的物種的影響之下,發展而成的。
千百年來,大大小小的野生生物群,都曾參與今日人類和人類行為的塑造。它們也活在現代人類的身上,就像人類有一部份活在今天周遭的生物中,活在我們共享的基因、組織、代謝途徑和行為中一樣。因此我們不僅僅是人類而已,我所謂「更大的自我」(greater self,譯注:以下簡稱大我),指的就是這個。
本文摘自《人類是五分之四的灰熊:拯救我們的自然新觀點》,原篇名為〈第四章 物我一體〉,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