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翻唱都是向原作的 Salute。四月一日勿忘我,繼續寵愛,張國榮
文/蔣林
我固執地認為,考量一個歌手的唱功,翻唱是一個很好的標準。畢竟,珠玉在前,能夠超越前作是需要能力的。要成功地翻唱他人的成功之作,要求歌者必須對歌曲有新的理解和認識,並賦予新的靈魂。否則,就會落入鸚鵡學舌、拾人牙慧的窠臼。
香港歌手中,張國榮在翻唱中的表現讓人驚艷和歎服,他總是賦予歌曲一種新的生命力。有些塵封已久的歌曲,經過張國榮重新演繹之後,煥然一新,成為經典。
1989年告別歌壇之前,張國榮傾情地投入到一張翻唱專輯的製作中,這就是Salute。據說,這是香港歌壇第一次完整地翻唱前人作品的專輯。我非常喜歡這個名字,「Salute」給人一種沉甸甸的感覺。作為一個歌壇巨星,用「致敬」這個詞來表達對同輩甚至是晚輩的情感,是一種胸懷與魅力的表現。
這是一件充滿詩意的事情。在Salute的自序中,張國榮這樣寫道:「我得承認這張唱片在製作上比起其他我個人的唱片更加困難,理由是因為已有『珠玉在前』。但為了能夠將自己一直以來喜歡的作品演繹出來,我唯有盡心地去將每一首作品努力地唱好。最後,亦是這張專輯面世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將每一首翻新的作品送給原來歌曲的主唱者、作曲者、填詞人、編曲人,以作為他們在歌壇辛苦耕耘的回報及我個人向他們的Salute。」

這是一個音樂人發自肺腑的心聲,張國榮在向經典音樂致敬。哥哥是個有心人,在告別歌壇之際,他想全心全力地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張國榮對Salute沒有任何商業企圖,其全部收入都捐給了慈善組織。他不求回報,只想把音樂做好。
Salute一共十首歌曲,分別是:《童年時》、《但願人長久》、《紙船》、《明星》、《從不知》、《滴汗》、《漫天風雨》、《這是愛》、《雪中情’89》和《似水流年》。它沒有任何商業氣息,沒有強大的宣傳和吊人胃口的噱頭。十首歌曲皆為慢歌,舞姿瀟灑的張國榮褪下了前衛的服裝,手握麥克風,深情款款地進行一次靈魂的吟唱。
Salute的開篇之作,是「香港搖滾教父」夏韶聲的《童年時》。夏韶聲原名吳志坤,1979年推出首張專輯《童年時》。雖然榮獲「華僑日報之十大歌星與最佳新人獎」中的最佳新人獎項,但在充滿商業氣息的香港歌壇,夏韶聲並未大紅大紫。在一浪又一浪的流行音樂浪潮中,他被淹沒在熾熱的沙灘上。不過,夏韶聲並未放棄對音樂的追求,一直以獨特的唱腔,孜孜不倦地在音樂中尋找自我。
《童年時》由日本作曲家根田成一作曲,鄭國江作詞。所以,張國榮翻唱《童年時》別具意義。他不僅要向夏韶聲致敬,更要向鄭國江致敬,感謝他的知遇之恩。如果沒有鄭國江不計報酬地為哥哥寫出《風繼續吹》,很難說後來是否還會有燦爛輝煌的巨星張國榮。
不知道鄭國江老師有著怎樣的童年時代,是否有過鄉村生活經歷。但是,他的確通過《童年時》描寫出了阡陌縱橫的鄉村和兩小無猜的愛情,以及身處異鄉的孤獨與寂寞。三十多年過去了,從香港到成都,從成都再到我記憶深處的鄉村小鎮,歌詞中所表達的情感透過灰蒙蒙的天空,在我的心裡蕩起憂傷的波瀾。作為從小生活在鄉村,而今又漂泊於異鄉的我來說,一字一句都能產生共鳴。
鄭國江的《童年時》,沒有羅大佑「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的小清新,也沒有費翔「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的滄桑,而是處處洋溢著對童年時代和青梅竹馬的回憶,以及現代人在他鄉的惆悵和憂傷。歌詞寫得很樸實,用簡單的語言勾勒出了多個讓人感慨的情景。比如,在鄉間的小路上,採一束野花為她戴上;又比如,兩人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一起蕩鞦韆。真是如夢如幻,讓人回味與嚮往。但是,這都是童年時代的一些記憶碎片,成長的腳步早已橫跨了歲月的鴻溝,讓我們在世俗的煩惱裡苦苦掙扎。「何時能再與你一雙雙走到花樹望,再看看這兩顆心有無永遠相向?」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泰戈爾的詩句:「我記不清碧空中你我度過的似水流年,繁星閃爍的柔光下,你我曾優雅地蕩鞦韆。」
一聲輕歎,滿腔愁緒。
儘管張國榮稱夏韶聲為香港歌壇的老大哥,但是,就《童年時》來說,不得不說哥哥的翻唱更勝一籌。我聽過夏韶聲的一些歌曲,包括他在2004年翻唱的《風繼續吹》。這是一個很有實力的歌手,無論是唱搖滾還是唱爵士,其獨特的嗓音讓人著迷。而且,夏韶聲懂得如何在音樂裡揮灑自己的才情和思想。
或許是受搖滾風的影響,夏韶聲的《童年時》,無論在編曲還是在唱腔上,都顯得太清冽,不夠圓潤,聲音裡缺少了溫暖的情緒。張國榮在翻唱時,用情感串起了旋律與歌詞,用高亢、回轉的聲音,把對童年的回憶與眷戀,以及現在的迷惘與悵然,揮灑得淋漓盡致。
如今這個速食時代,青梅竹馬仿似傳說,只存在於久遠的歷史和肥皂劇的無聊劇情裡。但是,在情感越來越貶值的商品社會,我們卻又對兩小無猜的情愫十分憧憬。我曾經以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為主人公,寫了一部名為《守望麥田》的長篇小說。但是,那對曾經想要愛到天荒地老的男女,最終卻在物質與世俗面前分道揚鑣,讓人喟歎。「童年時我與你將顆心刻到花樹上,你說過兩個癡心永守望」,這是何等讓人心馳神往的場景,卻變成了現代人的一種情結和心結。
《童年時》讓我們的身心突然安靜下來,思緒不由自主地進入了記憶的磁場。在張國榮激情昂揚、高亢回轉的聲音裡,我們彷彿回到了青春萌動的青蔥歲月,回到阡陌縱橫芳草遍野的村莊,回到心靈的歸宿之地。家鄉那盞小燈是否還在窗前點亮?那個等待的故人是否還在窗前苦苦期盼?旋律結束,歌聲還在耳邊迴繞。只是,我們恍然大悟,有些地方我們再也回不去,有些夢想不過是幻想,有些事物在記憶中已經無從尋找。
此刻,我驀然想起張國榮在《春夏秋冬》中這樣唱道:「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春風彷彿愛情在醞釀,初春中的你撩動我幻想,就像嫩綠草使春雨香……」
淡淡的甜美,淡淡的憂傷。
※ 本文摘自 《不一樣的煙火:張國榮音樂傳奇》,原篇名為〈22兩顆癡心永守望〉,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