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第一次去奧茲國是因為龍捲風,第二次是──
Photo Credit: IMDb

【一週E書】第一次去奧茲國是因為龍捲風,第二次是──

文/犁客

有些書因為太有名,或者裡頭有某些橋段甚至某些角色,曾經被改編成各種樣子──漫畫啦動畫啦電影啦影集啦遊戲啦周邊玩具啦生日蛋糕主題啦什麼都有──所以你明明沒讀過原著,可是不但自己覺得讀過了、講得出一些情節(雖然不見得是對的),而且還覺得自己和這故事很熟。

這類書很多,理論上所有被迪士尼改編過的童話都能算進來;當然,許多童話來自創作者蒐集的民間故事和傳說,本來就一直有變形版本,但也有不少故事並不是這類「原著不詳」的童話──例如《小飛俠》或《愛麗絲夢遊仙境》──從迪士尼版本得到的印象可能與讀原著會獲得的思考天差地遠。

不是只有西方童話如此。知道唐僧師徒幾段冒險旅程的人不少,真讀過《西遊記》的就沒那麼多;說得出幾名三國武將名字的人不少,真讀過《三國演義》的就沒那麼多;認識福爾摩斯和華生(甚至覺得他們之間很曖昧)的人不少,真讀完「福爾摩斯」系列作品的就沒那麼多。

或者是《綠野仙蹤》。

大多數人知道的《綠野仙蹤》故事,是住在堪薩斯的女孩桃樂絲遇上龍捲風,和自己的小狗托托被捲到奇妙的「奧茲」國後遇上稻草人、錫人、獅子,組隊展開冒險──每個成員看起來都有自己行動的目的,不過那個目的背後真正的意義都是「認識自己」,這意義連結到桃樂絲的目的「回家」,成為全書的主題──

──呃,到這裡為止,說「全書」不能算錯,因為這就是原名《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這本書的情節,這本書就是被譯為《綠野仙蹤》的那本書。但是作者鮑姆筆下關於奧茲國的故事其實還有續集和續續集和續續續⋯⋯集等十三本書(如果算上其他人太喜歡這系列又往下寫的,全數會超過四十本),鮑姆寫的十四本書的書名都有「奧茲」(Oz),情節都發生在奧茲國,角色有些在《綠野仙蹤》裡就已登場(大多數第一集的重要角色都有機會回歸哦~),有些是陸續出現的新面孔(例如第二集《奇妙的奧茲大地》裡的傑克.南瓜頭)。故事的重點不再是「讓桃樂絲回家吧」,或者說,第一集桃樂絲不小心到了奧茲國,任務其實是帶領讀者進入這個國度,後續故事主要環繞著留在奧茲國的角色們和新角色發展,表面上看起來是帶著歡樂奇想的冒險,實際上你總想得到某些對現實的諷刺和隱喻。還有,如果你真的很愛桃樂絲,那麼或許會很開心地知道:雖然我們的第一女主角在首集最後離開了奧茲國,但讀者敲碗的時候,她還是會回來的~

綠野仙蹤》在1939年拍成經典電影,原著插圖中的角色形象也深入人心,講到「想要頭腦的稻草人」、「想要心的樵夫錫人」和「想要勇氣的膽小獅子」,大家都知道出自這個故事,但是你非常可能只讀過第一集。你不知道首集最後各有安身之處的稻草人、錫人和獅子過得如何、能否勝任自己的新任務,你不知道在「奧茲大帝」統治翡翠城之前奧茲國到底由誰管理之後是否能長治久安,你不知道東南西北的女巫後來怎麼了,你也不知道獲得自由的飛猴們現在在哪裡。

這些問題的答案,全在後續故事中──而繁體中文讀者許多年來一直沒機會讀到全套譯本,直到現在。

桃樂絲第一次去奧茲國是因為龍捲風,第二次──唔,這該保密,讓你自己讀。不過,我們有更方便的路子前進奧茲。走吧。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延伸閱讀:

  1. 「你能不能和我交往?」是比「吃碎玻璃有什麼好處?」更危險的問題
  2. 無論你有沒有看過新海誠的動畫作品,你都不該錯過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