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沒關係,是小說(家在聊天)啊】歡迎光臨 My Story 發表於 27 7 月, 2015 By 陳夏民 文字紀錄/詹叁朗;攝影/陳夏民 文字編輯/陳育萱、陳夏民 地點:台北車站二樓的咖啡店。 人物:小說家臥斧、陳育萱聊天,偶爾還有出版人陳夏民亂入。 前言:某天中午,臥斧、陳育萱正在討論育萱的第二篇小說計畫,那是一個場景發生在高雄,關於高中生的奇幻故事…… 關於社會觀察 完整文章
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人情世故就是一連串的妥協、妥協、妥協 發表於 27 5 月, 2015 By 陳夏民 經常在輕小說或是漫畫裡面發現這樣的設定:編輯往往是虐待狂,揮舞著狼牙棒追逐著作者催稿,而作者則是個抖M,於是經常被強勢的拖著走,一個不小心就會愛上編輯,兩人產生曖昧情愫。 唉,拿狼牙棒催稿可能是事實,但真要互相意愛,每一百組編輯作者的組合裡,可能只有 0.1 完整文章
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出版人問完「讀者跑哪去了」後,一定要點的十道熱炒 發表於 29 4 月, 2015 By 陳夏民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Kelly B 每次和出版同業在熱炒店聚會,我們總是一邊大吃 1.宮保皮蛋、2.鹽酥龍珠、3.清炒水蓮,一邊含淚大飲台啤十八天啤酒,敲杯的時候還恨得牙癢癢,故意把「書真的很難賣耶,現代人都不讀書了嗎」說得很大聲,希望隔壁桌的人聽到會稍微羞愧一下。 但隔壁桌吃熱炒的西裝阿弟仔阿哥哥難道只能讀書嗎?說不定他吃完 完整文章
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別讓對方已讀不回打槍你,邀約信中絕對不能出現的五個 NO-NO! 發表於 25 3 月, 2015 By 陳夏民 你是否寫過邀約信件,結果對方完全不回? 你是否寫過邀約信件,結果和對方展開了一連串十幾二十封的討論信,花了一大堆時間溝通結束後,對方改變心意拒絕合作了? 完整文章
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閱讀‧最前線】專欄作家跨年趴:一個人在逗點工作室上班 發表於 19 2 月, 2015 By 陳夏民 一、每回過年我都一定要那個!(哪個?) 過年必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人在逗點工作室上班,檢查新年度的出版計畫,並且規劃大型帶狀行銷要做什麼。老實說,我喜歡在新年期間工作,因為沒有人會打電話、寫信過來,反而可以清明地思考,會有一種一切就要重新開始的清爽感,真的很棒喔! 二、看馬趕羊(回顧和前瞻是不會講喔?) 馬年:原本因為馬年想不到好聽的吉祥話而煩悶,不料 2014 完整文章
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如俄羅斯娃娃一般的存在——寫給南崁 1567 小書店 發表於 5 2 月, 2015 By 陳夏民 朋友到了台灣某風景區,買了一組俄羅斯娃娃送給我,手工繪製的圖案有些樸拙,並未忠實呈現俄羅斯式的細膩工筆,但那經由精密設計而能夠收納彼此的娃娃,大的藏著小的,小的收著更小的,拆解的過程帶給我諸多奇趣。 南崁 1567 小書店其實也帶點俄羅斯娃娃的味道。 完整文章
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在筆記本上塗鴉也是投資自己!真的啦! 發表於 21 1 月, 2015 By 陳夏民 陳夏民的筆記本:2014年第四季原先規劃大型詩集宣傳活動 過了三十歲,因為體力逐漸下降的關係,我開始檢視生活習慣,盡可能少花一分氣力在不值得的事情上,這一點在我的包包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出門,絕對只帶會用到的東西,其他只是求心安、可能派不上用場的,一件都不帶。 有時出門運動,我連皮夾也不會帶出門,頂多帶著零錢包,不過,無論要去哪,我的包包裡絕對會有一本筆記本和一枝原子筆。 完整文章
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原來卡夫卡也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 發表於 24 12 月, 2014 By 陳夏民 對於卡夫卡的認識不深,除了課堂上讀過的《變形記》,幾乎就沒有了。當時討論作品時,我(和同學們)總順著討論搬出「存在主義」和「虛無」這些如今絕對不敢掛在嘴邊的字詞。我們真的讀懂卡夫卡了嗎?或許,我們根本只是順著刻板印象,把自己放在一個安全的閱讀位置,只是為了可以湊上話題不被孤立。 完整文章
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如果遮住黨徽才是政黨政治 發表於 26 11 月, 2014 By 陳夏民 圖片截自TVBS 11/12新聞畫面 連勝文近日提及政黨政治是西方國家民主傳統的基礎,雖不見得完美,但一定有其道理。他說的沒錯,政黨本身所代表的,並不只是選舉時分配資源,而是在道德層次上擔負更高責任,以政黨為出發,為人民謀求福祉。 完整文章
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提案之前,先當自己的聽眾 發表於 12 11 月, 2014 By 陳夏民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Raphaël Labbé 你發現孩子的房間裡頭亂七八糟,浴室鏡子上也有牙膏寫了可怕的字眼,你氣得跳腳,追問孩子為什麼這樣作,但他告訴你:「是彼得做的,不是我!」等等,誰是彼得?家裡分明沒有這個人啊啊啊。這時,你得好好思考,孩子的幻想朋友(imaginary friend)是不是已經跨越陰陽界,來到了現實。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