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超夯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吳曉樂的同名作品,每個經歷過升學主義荼毒的讀者和觀眾看了都想起自己求學時期與家長之間心力交瘁的互動過程,莫不生出一種能夠理解的心情(像里長伯這種沒什麼感覺的,大概是因為從前媽媽管不動她)。 但當年從升學壓力之下掙扎出來、對故事裡那些青少年孩子感同身受的讀者和…
文/天下文化 為何阿德勒的學說現在這麼受歡迎?因為阿德勒的學說,反應了現代人希望「肯定自己」、並獲得「隨心所欲的自信心」。《不教養的勇氣》是《被討厭的勇氣》親子實踐版,岸見一郎的第一本教養書。作者更直言:「兒子兩歲時,我在育兒上遇到了瓶頸。友人推薦我閱讀阿德勒的著作,這就是我接觸原本一無所知的阿德勒…
文/岸見一郎 何謂適度的關注?只是不看孩子 我女兒一歲要上托兒所時,不巧在開學前長水痘,錯過了正式送托前的試讀,也錯過了開學典禮,所以第一天去陌生的托兒所時,就必須整天都待在托兒所。 我跟托兒所老師說晚上七點會來接女兒後,就打算離開了,卻看到老師有點擔心的樣子,便補上一句:「我走了之後,孩子可能會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