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超夯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吳曉樂的同名作品,每個經歷過升學主義荼毒的讀者和觀眾看了都想起自己求學時期與家長之間心力交瘁的互動過程,莫不生出一種能夠理解的心情(像里長伯這種沒什麼感覺的,大概是因為從前媽媽管不動她)。 但當年從升學壓力之下掙扎出來、對故事裡那些青少年孩子感同身受的讀者和…
「150年前,成年人曾經被童工問題激怒,因為不論他們怎樣賣命工作,都還是會被廉價的童工取代……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18年義務教育在全美國實施為止。 當時,用來說服工業界接受這項重大變革的理由之一是:受過教育的孩子更守規矩,工作效率更高。」──賽斯.高汀(Seth Godin)《夢想,不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