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為什麼會「偷盜」?從「小惡」到「大惡」,距離到底有多遠?

文/河合隼雄 偷盜的魅力 應該有很多人都還記得自己小的時候,明明知道偷盜是不對的,但是從心裡感受到它的魅力,忍不住就犯了偷盜的行為。與其為這樣的行為烙上「惡」的印記,說不定將它分類為「小孩子的惡作劇」比較好。我小的時候,一方面也是因為在鄉下長大,就曾經犯過這樣的「偷盜」。到別人的田裡,隨意地摘食柿子…

少年蛻變的過程,需要的又何止是奇蹟而已。

文/曲辰 於二○○二年春天至二○○四年初春,伊坂幸太郎在雜誌《小說現代》上陸續發表了五篇短篇,二○○三年,〈孩子們〉入圍第五十六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短篇部門。二○○四年《孩子們》成書後隨即入圍第一三十一屆直木獎,二○○五年獲得第二屆書店大獎第五名。 對很多讀者而言,伊坂的得獎記錄只是證明了他們所鍾愛…

從父母的心態開始,理解孩子的脫序行為

文/天下文化 「壓力」,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一直是一個對孩子的行為影響很大的主要原因。尤其在青春期之前,壓力會導致我們的身體裡面,產生一些有負面影響的賀爾蒙。這些賀爾蒙,可能會讓孩子的行為看起來是脫序的。這個時候,就有賴父母去了解壓力,並且幫助他們去做協調。 《孩子不是壞,只是壓力大生》書中從大腦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