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裡佛陀多次開示,如果要解脫生死欲望,得從六根中去修持

文/王薀老師 在《楞嚴經》裡面,為何佛要集結二十五位獲得解脫的菩薩,各自發表個人修持法門的成就歷程?如果有仔細去研究過,就會了解這二十五個成就的例子,也代表佛陀要引導弟子們從道理上的體悟,更進一步要從六根門頭上去實際用功,因此這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也象徵著法門無量,隨著各類根基不同,只要方法得當,都可…

捨己救人的精神便是菩薩的精神,也就是捨無量的精神。

文/王薀老師 觀音法門裡面所說的「初於聞中」的這個「聞」,所講的是我們人與生俱來的本慧,到最後到達了生滅俱滅,就又進入了聞思修中的思和修,在兩種境界中體悟到寂滅,就進入了三摩地。過去在講這些的時候很多人完全聽不懂,觀音法門難就難在於你不能離開本文的文意,可又要讓現代人聽得懂,這就有點困難,但還是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