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多數人曾在暴力中成長,很早就學會相信體罰帶來的「成效」 發表於 21 11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graphicstock 文/愛麗絲.米勒 如果有人讓一個孩子相信,人們侮辱他、折磨他是為了他好,那麼他可能一輩子都會這麼相信,而結果便是他也會虐待自己的孩子,並且以為自己完成了一項很好的工作。這孩子即便小時候遭到父母責打,依然得認為父母的行為是良善的,那麼那些他必須壓抑住的憤怒、不滿與痛楚將如何呢?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毀滅孩子天賦的做法,是可以和慈愛關懷同時發生的」 發表於 17 10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愛麗絲.米勒 瑪麗.赫塞(Marie Hesse)是德國知名詩人、小說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的母親,她曾在日記中描述自己的意志怎樣在四歲時就被摧毀了。而當她的兒子四歲時,她深深被他的叛逆行為所苦惱,在無止盡的衝突後,溝通成效卻不好。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人們成功深藏童年痛苦,化為自己羞辱下一代的祕密根源 發表於 3 10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愛麗絲.米勒 在一次外出散步時,我注意到我前面有一對高大的年輕夫婦,他們約兩歲的小男孩在他們身旁邊跑邊喊(我們太習慣以成人的視角來看這種情景了,但這裡我要講講這個小孩的感受)。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們習慣隱瞞童年的困境,宛如在心中埋下了炸彈 發表於 3 10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愛麗絲.米勒 我認為忽視童年現實的後果當中,最明顯能引起注意的領域就是入獄服刑。 如今的監獄雖已不似十九世紀的陰森舊牢房,但是有一點卻沒多大改變,即下面這個很少被人提出的問題:人為何會犯罪,以及此人該怎麼做才不會一而再地落入同樣的困境當中? 我曾在《人生之路》當中提到過一則加拿大的類似計畫(AM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