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銘 流水日常的百無聊賴,瑣碎平凡的鍋碗瓢盆、漱洗穿衣,想當年猶尚不識小津的歲月裡,曾經竊以為這就是生活;直到小津告訴我,生活就是電影本身。 黑白分明的古典影像,招牌的低角度攝影(摹擬日本人跪坐在榻榻米上的視線高度),沒有濃重筆墨,敘事節奏舒緩、出奇地平淡質樸,卻自有一股震懾人心的力量。在歷經…
文/李志銘 台灣話有句俗諺:「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由此可見「偷」之為誡,向來在台灣社會道德教育養成過程中普遍占有極高的重要位階。 所謂「偷」、「盜」和「竊」在漢語裡講得明白,皆概指「不告而取」之意。然而對讀書人來說,偷竊他人財物的行為無疑相當可恥,但一提起「偷書」則似乎是個例外。從古至今,不乏…
文/李志銘 書店在城市裡,就像是一段段被傳唱的故事。 從上世紀二○年代在日治期間獨立設市迄今不到百來年歷史的台北城,隨著一股亟欲吸收外來文化以及謀求工商業發展太過快速更替的時間之流,許多即將面臨衰敗的老街區在短短數年內徹底被迫更換成了一副陌生的青春容顏,無論是七○年代因應道路拓寬規劃遷移舊書攤的牯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