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身後作規劃,是留給親人最後的一份愛

文/瑪格麗特・萊斯;譯/朱耘、陸蕙貽 我們事前規劃,將個人所學應用於實際的步驟,以幫助自己和他人。 陪伴臨終者到過世之後, 情況變得不一樣了。我們此時較有餘裕思考自己的離世,我們已較有準備,去做關乎自身的一些實際規劃。為自己的離世做規劃,也許感覺很矛盾,因此我接下來要說的某些事,或許會令你感到不舒服…

許多文化中被男性投射出來的硬漢形象,讓男性容易壓抑自己的悲傷

文/瑪格麗特・萊斯;譯/朱耘、陸蕙貽 這不是信口開河,況且要承認悲傷,可能也很痛苦,但關於悲傷的新理論(或者是老生常談)告訴我們,痛失至親是讓一個人成長的契機。在我弟弟朱利安意外過世後,我個人的悲傷歷程,讓我陷入非常陰暗的境地——哀痛、沮喪、無法工作,並開始質疑自己的婚姻,因為我惱怒我的丈夫在面對我…

或長或短,陪伴臨終的至親至愛走最後一段路

文/瑪格麗特・萊斯;譯/朱耘、陸蕙貽 知道死亡的樣貌,方有能力面對我們至親的離世,而不會因未知而恐懼。 對陪伴臨終者度過所有階段直到彌留的人來說,知道將看到什麼,會對你有所幫助。這樣你就不會那麼害怕,也能反過來給予臨終者更多的支持與慰藉。 在現實中,你光是陪在一旁就有助益的那段期間,是在病人生命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