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師愛喝酒」是嗜好,還是過勞症狀?

文/劉育志 打從學生時代起,便覺得「外科」充滿了神祕的色彩與無比的吸引力。見到外科的師長、學長們氣定神閒地完成驚險的手術;他們的一針一線,一舉手一投足都透著自信,那實在是種無以名狀的氣勢。 會選擇外科的人,應該都很清楚踏入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我們都曉得值班的時數會很多,開刀的時間會很長,而有一群人…

透過醫學歷史,認識疾病與身體:《肚子裡的秘密》

文/大麥町 我們嘗盡各種方式去了解我們身體之外的各種知識:政治、經濟、物理、化學⋯⋯,我們也試圖透過文學、哲學、藝術去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但是弔詭的是,我們有時候,卻對我們自己的身體,還有各器官如何運作這件事,十分的陌生,陌生到直到他們發出警訊時,才恍然發現原來這些器官,平時總默默地維持著身體的機能…

三百年前測試胃酸的方法,是請人吞下用線綁著的海綿⋯⋯

文/劉育志、白映俞 世界各地的古早醫學都偏向哲學與玄學,在歐洲流行體液學說,普遍認為當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這四種體液失衡,就會產生疾病。若要治療疾病,便得想辦法讓四種體液恢復平衡,而他們所提出的手段分別是放血、嘔吐、發汗、拉肚子。 顯然,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人體被視為一個神祕的箱子,沒有人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