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囝仔過年】初五:電動花燈的主題是「墜機現場」!?

文/鄭宗弦 曾經,雲林縣北港朝天宮的燈會曾經獨領風騷,佔據全台元宵燈會盛景第一名達數十年之久。最吸引人的,是位在市場大樓裡面的電動花燈。 高高的舞台上,有王祥臥冰求鯉、魏徵斬龍王、孫悟空大破盤絲洞,還有王寶釧拋繡球下嫁薛平貴、白蛇娘娘水淹金山寺、周瑜打黃蓋⋯⋯各種忠孝節義的故事,而其中最精彩的是梁山…

【2018,囝仔過年】初四:半夜摸黑拜天公!

文/鄭宗弦 天公就是道教中的玉皇大帝,但每到正月初九這一天,就會有人說起天公已經換成關公的說法,讓人不禁聯想起彌勒佛將要降生,成為未來佛,此一傳說的翻版。 難道神佛也有世代交替嗎? 這一天很特別,因為平常初一十五拜土地公、地基主,或是除夕祭祖都是在白天拜拜,難得像拜天公這樣,在晚上拜拜。 初八的晚上…

【2018,囝仔過年】初三:今天終於可以睏佮飽啦~

文/鄭宗弦 那麼,過年期間每天該做什麼? 古人編了一首歌謠,提醒大家:「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佮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喫食,十一請囝婿,十二查某囝轉來拜,十三食泔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 那是古早農業社會所奉行的規則,尤其「挹肥」,是把糞…

【2018,囝仔過年】初二:回娘家、請女婿,以及和大家一起塞在路上⋯⋯

文/鄭宗弦 古時候的女人出嫁之後,冠上夫姓成為夫家的人,平常不能隨便回娘家,深怕別人知道後在背後閒話,說是「查某囝賊」。 那是什麼意思?娘家的兄弟或許歡迎姊妹回家探望,但兄嫂和弟妹的態度就不一定了。大家庭的生計由公婆掌管,媳婦們若是看見公婆拿東西或錢財給大姑小姑,心裡面肯定會計較的。但是大姑小姑不會…

【2018,囝仔過年】初一:平常能做的,過年不能做;平常不能做的,過年才能做!

文/鄭宗弦 過年有什麼不一樣? 小孩有壓歲錢可以拿,可以大吃大喝,可以熬夜守歲,可以玩牌小賭一下,這些都是平常不能做的。 過年也有好多禁忌: 千萬不能說「死」字,也不要去打針、開刀、看病,免得整年都帶衰。 事情做完了,不能說「做了(ㄌㄧㄠˋ)啊!」,因為「了(ㄌㄧㄠˋ)」也是賠錢的意思,要說「做好了…

【2018,囝仔過年】除夕:發發發!

文/鄭宗弦 除夕當天,拜祖先是重頭戲。 以前物資沒有那麼豐富,神桌上除了牲禮、熟菜之外,大多以瓜子、糖果為主,還有大吉大利的橘子,和炸米條裹糖粉的金棗糖、內藏花生的金光豆。最不能少的,則是象徵「發」的發粿。 發,就是發展、發財、發達,無限興旺。 為了討吉利,發粿一定要「發」——也就是裂出開口,才能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