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囝仔過年】除夕:發發發!
Photo Credit: 鄭宗弦

【2018,囝仔過年】除夕:發發發!

文/鄭宗弦

除夕當天,拜祖先是重頭戲。

以前物資沒有那麼豐富,神桌上除了牲禮、熟菜之外,大多以瓜子、糖果為主,還有大吉大利的橘子,和炸米條裹糖粉的金棗糖、內藏花生的金光豆。最不能少的,則是象徵「發」的發粿。

發,就是發展、發財、發達,無限興旺。

為了討吉利,發粿一定要「發」——也就是裂出開口,才能獲得客人青睞。因此糕餅店在製作時,在麵糊倒入紅模紙之後,還得用鐵尺沾油,在上面交叉壓出個「十」字才行,非常費工。

甜粿和俗稱菜頭粿的蘿蔔糕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們不只是過年期間的主食和點心,以前家家戶戶在炊製時都得小心翼翼,因為據說成品的口感彈勁與否,還預示著來年的家運

除夕那天中午,白飯炊熟之後,人們開始製作「飯春」。手沾水抓白飯,在高腳紅酒杯裡捏成尖堆,插上三角小紅旗似的「春仔花」,布置在神明和神主牌兩旁。接著擺上「大吉大利」的膨柑,五顏六色的糖果、金棗糖、金光豆,神明桌頓時變成金金紅紅的喜慶天地,跟門前紅紙金字春聯相互輝映。

講究的人家,會在神桌中間放上大大的蘿蔔糕,蘿蔔糕上疊甜粿,甜粿上疊發粿,意寓著「步步高升,一路發」。

等一切布置好了,聚集全家人來燒香拜拜,呼請神明和祖先們,在這除夕時節相招下凡來,跟親人團圓共餐。

▶▶橫掃各大青少年小說獎的鄭宗弦作品陪你過年!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鄭宗弦說故事

  1. 【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經驗談】少年小說的社會責任
  2. 【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經驗談】少年小說寫什麼主題好?
  3. 適合春分日聽的故事:外婆家大番薯的小綠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