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經驗談】少年小說寫什麼主題好?

試讀連結

對於創作「第一篇」少年小說的人而言,這個問題通常不難,因為大部分的人回頭一望,童年往事就自己撲上來了。等到開開心心的寫完自己的童年,很快就陷入今天的提問:「接下來寫什麼才好?」

這又細分幾個層面:我想給人讀什麼故事?少年讀者想看什麼故事?我又能寫出什麼故事?

畢竟寫作除了滿足自己的創作慾之外,最重要還是要給人欣賞,而任重道遠的創作者會惕勵自己,肩負傳達「成長」訊息的偉大使命。然而讀者買不買單,非常重要,這又驅使創作者虛心就教少年朋友,研究他們的身心狀態,瞭解他們的喜好與需求,以尋求施與受之間,兩者的最大交集。企圖心旺盛而且用功的人,可以洋洋灑灑列出許許多多的「最大交集」,但接下來,盯著這些寶貴的資訊,欣喜之餘,最終要面對一個來自內心的虛弱自問:「依我的能力,我究竟能寫出多少?」

於是創作者積極的針對主題蒐集資料,閱讀相關作品,擬定大綱,發憤寫作。然後便是成就與挫折的輪番轟炸了。所謂「轟炸」是寫作告一小階落後的激情反應,當寫得很順時,讀起自己了不起的傑作,會忍不住想五體投地膜拜自己,並感受到千萬個蹺拇指,蜂擁在你心窩上按「讚」。相反的,當你想表達某樣事物、某個場景、某人的心情、彼此的對話,而感到捉襟見肘,搜索枯腸時,回讀自己枯澀空妄的文字,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這樣的難受,那就是「心虛」。

心虛一旦出現,它們會毫不客氣接踵而來,讓你不得不翻箱倒櫃找書籍,緊盯螢幕飆上網,四處找人求解答。這一耽擱,信心大挫,即便整理好一切,重拾精神振作,面對茫茫前途,積蓄的心虛已成恐懼,好多人因此擲躅不前,最後甩筆(甩鍵盤)放棄了。

這有點像小時候上作文課,老師天外飛來一個題目的「命題作文」。即便老師已經幫你想好,認定你有該題目的相關經驗和寫作能力,你還是感到困窘,必須挖空心思去迎合題目,即便給你一個禮拜的時間去寫,也寫得不輕鬆。

問題在於那不是來自於你心靈深處,自動呼喚你寫的題目。換句話說,你對它無感,就算是吃飯睡覺的生活瑣事,但因你從來沒有去在意它,思考它,使得最簡單不過的事,你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更何況,你要寫動輒以萬字計的少年小說,你訂了一個迎合讀者,又自認為很需要給人家讀的題目,即便你蒐集到非常多資料,還是難以完成。原因在於,那不是你的生活體驗,沒有經過觀察體悟,不是「主動」的有感而發。

小說不同於說明文只提供硬梆梆的資訊,也不同於結構隨性的散文感性抒情,他強調細節五感摹寫,和內心情感分享,好讓讀者「附身」在書中,有如親臨妙境。回頭來想想你的第一本少年小說,寫你童年往事的種種精彩,寫起來多麼行雲流水,深情激動,你就知道其中的差別了。

只可惜,童年雖好,也有用盡的一天,有心創作「偉大」作品的人,不能只關注自己,而是要放眼全人類的共同問題,你必得跨出去,寫「你」有感覺又是「大眾」有感覺的題材,才能「真誠的」引發共鳴。

所以,面臨一連串的挫折轟炸,與其說你野心太大或準備不夠,不如說是你走錯了「題材選擇邏輯」的思考方向。

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