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聖經《資本論》 馬克思花20年寫成

(Photo from wikipedia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佔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卡爾‧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資本論》。

初版於1867年的馬克思《資本論》中,這段寫於第一卷第一章的文字,仍能深刻詮釋今日的資本社會。而或許這也是當2009年歐美爆發金融危機時,也同時掀起另一股《資本論》研究風潮及書籍銷售的原因吧!

由馬克思一手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於19世紀席捲了歐洲大陸,西風東漸,這股革命思潮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傳進中國,共產主義成為中國知識份子們的熱門話題,各地興起不少共產主義的研究小組。直到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

百年千書收錄了對中國共產黨舉足輕重的《資本論》,於1938年出版。此書是馬克思一生最偉大的理論著作,他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才完成。書裡對資本主義無止盡的批判,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份磅礡大禮,摯友恩格斯曾說:「《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聖經。」

當時,資本主義在歐洲國家蓬勃發展,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日益尖銳與複雜化。為了助無產階級一臂之力,馬克思開始著手研究政治經濟學,他廣泛閱讀收集相關文獻資料,深入研讀了1500本以上的著作,同時也大量摘錄書中內容寫成筆記,以此為立論基礎,開始不斷發展並強化他自己的理論。

他在1857年給恩格斯的信中說道:「我現在發狂似地通宵總結我的經濟學研究,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問題搞清楚……這項工作非常必要,它可以使公眾認清事物的本質。」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最主要的不公平在於對勞動的剝削,勞動者得到的報酬總是低於他們所生產出的價值,而剩餘價值則被擁有生產力的雇主獲得。正因如此的機制不斷被運作,才會導致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持續發生。

《馬克思資本論》分為三卷。第一卷從商品入手,著重研究資本的直接生產過程,將重點放在闡述剩餘價值理論。第二捲共分三篇,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也進一步揭示資本的本質。第三卷主要探討剩餘價值如何在剝削階級內部被分配的問題。

百年千書,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www.facebook.com/1000ebooks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