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奧伊肯 哲學思維實踐於日常生活

(Photo from wikipedia

「人生與其說是外在的克服,不如說是內在的前進;與其說是目的的完全達成,不如說是力的覺醒與動力。」──魯道夫·奧伊肯(Rudolf Eucken)。

1908年,德國哲學家奧伊肯以《精神生活漫筆》一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將自己的哲學思維稱作「精神生活哲學」,意即認為哲學不應侷限於抽象的概念,而應該以日常生活的經驗積累為中心。評審們看見「在他眾多的著作中的展示出來的巨大熱情和力量,以及他爲生活中的唯心主義哲學的發展和維護所作出的貢獻。」

奧伊肯生於1846年1月5日,他從小便習慣一個人靜靜坐在角落閱讀與思考。大學畢業後,他曾在中學裡短暫任教,28歲時受聘為德國耶拿大學的教授,一教便是46年,直至退休。他上課時經常強調:「如果哲學不能與其他科學同樣成長,並且持續地討論同一問題,使之發展,哲學就不會有連續性,哲學家也容易為他者所取代。」

此外,他為哲學領域提出許多概念用語,例如「一元論」、「先驗的」、「機械論的」等等,他重視這些用語,並探討它們象徵的意義是否與時俱進。

百年千書,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www.facebook.com/1000ebooks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