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哈絲:寫作從未離開我

圖為1960年出版的《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1959年被翻拍為同名電影(Photo from Flicker CC by federico novaro

「情人,微不足道。愛情是永存的,哪怕沒有情人,重要的是,要有這種對愛情的癖好。」──瑪格麗特‧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

法國作家瑪格麗特‧莒哈絲生於1914年4月4日,她直到18歲之前都在法屬殖民地越南生活,早逝的父親曾是當地一所小學校長,母親則是小學老師。回到法國後,她進入大學攻讀法律與政治,畢業後加入共產黨,為了「追求耀眼明顯的價值,詩的價值。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心中永遠存在的、荒蕪卻可以永恆探索的地點。」

1971年,莒哈絲與西蒙波娃、莎崗等女性主義者帶頭簽署了一份支持人工流產合法化的「343宣言」(Le manifeste 343),為曾受強暴的女孩辯護、爭取墮胎權。共有343位女性具名連署,她們全部聲稱自己做過人工流產手術,這在當時是會被處以重罪的。

莒哈絲的文字極簡,她喜好對白並在作品中大量留白,僅用最單純的字眼便能直搗人性最深處,翻攪、衝撞人們的心靈。寫作之於她是每天的生活,她曾寫道:「寫作的人永遠應該與周圍的人隔離。這是一種孤獨,作者的孤獨,作品的孤獨……寫作是充滿我生活為一的事,它使我的生命無比喜悅。我寫作。寫作從未離開我。」

1984年,70歲的莒哈斯創作了《情人》一書,書中的兩位主角分別是她15歲的初戀,與她66歲時遇到的年輕法國男子楊.安德烈亞,也是最後的情人。

百年千書,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www.facebook.com/1000ebooks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