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事件 白色恐怖濫觴

(Photo from Flicker CC by chitsaou

1947年2月,二二八事件爆發,兩年後,1949年3月20日晚間九點多,台大法學院一年級學生何景岳和師大博物系學生李元勳因單車雙載,被警察謝延長以違反交通規則攔下,雙方發生衝突,兩名學生被毆打,並被拘押於第四分局。兩校學生獲悉消息後,遂包圍第四分局,提出五大訴求,兩名學生於當晚被釋放。

次日,學生們前往北市警察總局請願,聲援人數超過一千人,警方在群眾壓力下被迫道歉。由於學生們沿路高唱中國的學運歌曲,並高呼「反內戰」、「反迫害」等學運口號,當局認為校園受到共產黨滲透,時任台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陳誠於是下令鎮壓學生運動。

1949年4月6日清晨,大批軍警包圍兩校宿舍,當天共有100多名學生被捕入獄,時任台大校長傅斯年對當局此舉表達高度不滿,要求除非經過校長批准,軍警不得逕行進入台大校園。他甚至警告當時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司令彭孟緝:「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此即「四六事件」,白色恐怖的序幕於此正式揭開。

今日不妨一讀1990年出版的《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書中列舉31名在二二八事件中喪生的台灣菁英份子,包括《台灣新生報》總經理阮朝日、台灣首位哲學博士林茂生、律師湯德章等人。

作者李筱峰為台灣史學家,現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百年千書,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www.facebook.com/1000ebooks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