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獲鳥之夏》讀到人心深處的幽微
文/ 華雲數位編輯部
你害怕妖怪嗎?
怕?不怕?恐懼與否由何而來,因為大家似乎都未曾見過,但又因為「似乎」存在與否而選擇相信或不相信。
那再問個簡單點的問題──
你畏懼人性嗎?
信任?不信任?答案為何而來,因為大家都見過或嘗試過。答案各異的原因,是大家拿過去的經驗法則,來判斷眼前的這個人擁有怎樣的性格!
於是我們發現一件事,「眼見為憑」似乎不是幫助我們面對現象,進而導引情緒洪流的唯一渠道,「心之所往」反而才是決定我們看到(或以為看到)的準繩圭臬,然後抒發出決定恐懼與否的言談行為。
日本妖怪推理大師京極夏彥的代表作品《姑獲鳥之夏》,就在一個交替妖魅傳說與人性選項的氛圍下,所展開的奇情推理大作。
談到京極夏彥的作品,很多人都會把他與「妖怪」結合在一起,這固然沒錯,但讀過他的作品,最著迷或是感到恐懼的,是深入情節的當下,設身處地面對人性思維的抽絲剝繭後所產生的泫然欲泣,或是大感吃驚無奈。本書的主角,是身兼舊書店老闆與陰陽師職責的中禪寺秋彥,朋友皆以其書店名「京極堂」來稱呼他。故事中的第一人稱主述關口巽,在與京極堂討論挖掘都市奇譚「姑獲女傳說」以便寫作之時,赫然發現這樣的議題「丈夫離奇密室消失,妻子懷胎一年半仍未生產,其家族醫院所接生嬰兒,接連失蹤」。而新聞中所消失的丈夫,竟是自己的大學學長。在隨同有著能透視別人記憶的偵探榎木津禮二郎前往調查時,三人挖掘出的謎團解答,原來從頭到尾都包覆著跨越世代的傳說悲劇真相。當翻起事實的瞬間,令人背脊發涼的,已經不是姑獲女會抱走嬰兒殺害的傳說──而是作者筆下的角色,在挖掘出人性幽微處後的行為抉擇。
讀一本書,讀到我們根本擁有,但很少面對的人性幽微,是京極夏彥;閱畢《姑獲鳥之夏》,你會開始思考或許妖怪真的存在,是隨著古文典史的千奇傳語,由過去而寄居到你我的人性中。
本文收錄於《犢月刊 NO.07》,歡迎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