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喜歡完美,而我無法讓完美再提升一級

「激發笑聲與淚水就是我對貧困、疾病與輕蔑的童稚抗議,也是我對仇恨與操控人類關係的所有錯誤體制的否定。但有時實在令人驚訝,感染快樂是那麼容易,這個世界卻是那麼地悲傷與不健康。」── 卓別林的最後一支舞

故事是這麼開始的……1971 年的耶誕節,在這洋溢著歡樂與幸福的夜晚,死神出現在卓別林面前,準備帶走他。是的,正是那位以貼著小鬍子、拿著柺杖、戴著高帽子的形象深植人心的喜劇泰斗卓別林。

卓別林已82歲高齡,垂垂老矣,對於人世卻有著難捨的掛念:他年幼的小兒子。為了爭取跟兒子的相處時間,他與死神立下約定,只要能博得死神一笑,就能多活一年。

如果說卓別林有什麼不需要再錦上添花的專長,就是引人發笑了。即使在默片的年代,無法以對白做到說學逗唱、插科打渾,但光是那精湛到位的表情與肢體,已足以讓全世界哄堂大笑。但,死神是個特別難打發的客戶。死神彷彿已看穿他的種種把戲,卓別林只能用「老」所造成的窘狀勉力製造笑料,而曾幾何時那爐火純青的表演又是另一個難關,因為,「人們不喜歡完美,而我無法讓完美再提升一級。」

於是卓別林用他僅剩的日子,寫下一封封給兒子的信,訴說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非常優雅且詩意地,跳完最後一支舞。你彷彿可看見,他在打亮無數聚光燈的舞台上,脫下高帽子,彎身謝幕。

本書關於卓別林的生平大多取材於真實資料,包括他與世界告別的日子正是耶誕節。至於死神……也許卓別林真的為這個特別的觀眾做了好幾場私人表演,我可是一點也不意外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