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犢講座MooTalk16】跟著Antonia Wang了解孩子,以最自在的姿態與孩子相愛(上)

整理、撰文/程倚華
對於曾經是政壇女強人的幸福不良媽媽Antonia Wang王麗芳來說,會走入婚姻、成為母親,幾乎是從來沒有預料到的事情。於是在孩子出生之後,她便透過寫作,開啟一趟心理治療旅程。在文章之中她面對著孩子、面對著童年的自己、也面對著自己的母親。在面對孩子的過程中,Antonia Wang也意外的更貼近了母親,解開了多年的心結。
「我的父母跟我,都不是天生會當父母。我們都只是用著孩子不一定看的懂得方法,努力著。」──《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2013年12月6日,Readmoo邀請到Antonia Wang來與我們分享她與家中兩個寶貝的相處點滴,以及她參與親子教養輔導團的見聞與感想:
樂當幸福不良媽媽
Antonia Wang認為,當了媽媽之後,孩子就是一個要共同生活的人,他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規則。而在媽媽這一個角色之中,Antonia Wang選擇不要失去自己,也且建議父母不要壓抑自己,強迫自己去成為一個完美的爸媽。
「我女兒被關係罷凌的時候,那時候我跟我女兒說:『對不起,媽媽真的不知道被關係罷凌該怎麼辦,給我一點時間,我們一起努力,』」Antonia Wang認為,父母不必害怕向孩子示弱。可以把「不完美」以正面的方式呈現,讓孩子看見:當我們在脆弱的時候,該怎麼樣療傷。
她認為,教養並沒有一定的規則或是適合每個人的公式:「不要勉強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如果你對於一件事情沒有熱情,你只會把焦慮傳給你的孩子。如果你是宅女,就請把宅女的自在傳給你的孩子。」Antonia Wang說道。
「先愛你自己,你的孩子才會懂愛。不必把媽媽的角色想的那麼委曲求全,你大可承認你情緒不好,你累了。」
Antonia Wang主張不必過度迷信各種教養書籍,也不要用教養理論給自己壓力,要找到適合自己、適合孩子、適合全家人的相處方式。就像是我們帶著孩子去戶外踏青觀察花草一樣,我們要帶著孩子去觀察家裡每個人的生活習性、喜怒哀樂,找到一家人最適合的相處方式,這就是教養。

「有時候情緒一來,其實,旁人真的幫不上任何忙,只有自己慢慢的發洩完之後,得到一種放心的抒發,才能真正的放下。」--《勇於與眾不同:樂當幸福不良媽媽》
Antonia Wang建議,父母必須面對自己的情緒,也要適度向他人求助。可以試試與其他父母組成「教養團體」,一起研究討論、發起互動遊戲,互相分擔教養孩子的辛苦,也分享心得。
Antonia Wang笑說,在第二胎出生之後,她也找了一個「喘息媽媽」,一個禮拜中來到家裡一天協助她處理家事、準備孩子的副食品,她便可以擁有一天時間專心寫文章。和所有人一樣,媽媽也需要一些喘息的空間。
【延伸閱讀】:
- 【犢講座MooTalk16】跟著Antonia Wang了解孩子,以最自在的姿態與孩子相愛(下)→【閱讀連結】
- 講座照片記錄→【相簿連結】
- 講座推薦閱讀→【書籍連結】
- 更多Antonia Wang作品→【書籍連結】
►這裡是Readmoo電子書店◄
完整閱讀,從這裡開始。
https://readmoo.com/